广东第一大民营险企:年入901.45亿!掌门人41岁仅用80万本金起家
2025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一家保险企业以901.45亿元营收位列全国第115位,稳坐广东民营险企头把交椅。
这就是阳光保险集团——一个从80万起步,在短短二十年间崛起的保险业奇迹。
背后的掌舵人张维功,曾在保险监管系统任职十余年,官至正局级,却选择在41岁时扔掉“铁饭碗”,带着6人团队和区区80万资金闯入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
No.0141岁的冒险与远见
“你疯了?”2004年,张维功决定辞去广东保监局局长职务时,几乎所有人都这样问他。
当时的张维功已是保险监管系统内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从山东人保副总一路走到江苏、广东保监局局长,前途一片光明。
放着安稳的官不当,偏要闯入早已强手如林的保险市场,在旁人看来,这简直不可理喻。
但张维功心里有杆秤。“我懂监管的规矩,也懂行业的痛点,”他曾对身边人解释,“我就是想办一家不一样的险企。”
那时的保险市场,正值野蛮生长期。许多民营险企被大股东操控,资金挪用、违规经营等现象屡见不鲜。张维功在监管岗位上看得真切,深知其中弊病。
2004年5月19日,张维功带着6人团队和80万资金来到北京,开始了创业之路。这笔钱在动辄需要数亿资金的保险行业,简直是杯水车薪。
没有人理解他图什么,但张维功的回答简单而坚定:“保险是保风险的,自己先被大股东绑住,怎么保别人?”
No.02从389家股东中精选7家
创业伊始,张维功做的第一件“不一样”的事,就是重构股权结构。
当时许多民营险企垮掉的根本原因,就是被大股东当作“提款机”。张维功决心不让阳光重蹈覆辙,他要在源头上设计一个健康的股权架构。
“找钱”成了头等大事。张维功和他的小团队开始了漫长的寻找股东之路,他们接触了389家潜在投资者,最终只精选了7家。
这7家股东包括中石化、南航、中国铝业等央企,也有创润、长安两家民企,但每家持股比例都不超过18.18%。这种股权分散的结构,在当时的保险行业极为罕见。
“找个大老板控股,钱来得快。”不少人这样劝他。张维功却坚决回绝:“保险不是赚快钱的生意,得对得起客户交的每一分保费。”
2005年6月24日,阳光产险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召开;同年7月28日,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家与众不同的险企,就此登上中国保险业的舞台。
No.03慢钱里的快增长
公司开张,张维功定下了阳光的经营哲学——“农民心态,工匠精神”。
什么是农民心态?就是踏实种地,不搞短期投机;工匠精神,则是把服务做细,哪怕赚慢钱。
当时的车险市场,价格战正酣。各大险企纷纷降价抢客户,阳光却反其道而行,花大价钱搞“业务、财务、再保险一体化系统”。
这一决定遭到内部不少质疑。有人说他“太死板”,有人嫌步伐“太慢”。张维功却坚持己见:“客户买保险是图安心,不是图便宜,服务跟不上,再便宜也没用。”
他拉来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之一瑞士再保险作为合作伙伴,光报备的产品就有119个,覆盖车险、企财险、家财险等8大类。
这种对风控和产品的重视,在当时普遍追求规模的市场环境中显得尤为另类。
慢策略逐渐显现效果。2006年12月31日,阳光财产保险全年实现保费17.51亿元;2007年,阳光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成立。
2008年1月23日,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截至当年年底,集团总资产已从11亿元增至376.81亿元。
No.04从百亿到千亿的跨越
张维功的“稳”,还体现在应对行业波动上。2011年,阳光保险推出全球首款虚拟财产保险,开创了保险业在虚拟财产领域的先河;同期推出阳光e车险闪赔服务,引领行业理赔效率变革。
2012年,阳光人寿首创“直赔服务”在全国推广,其创立的大病医保“襄阳模式”更成为全国大病医保“八大模式”之一。
但张维功始终没有忘记风险控制。2013年5月底,阳光保险集团累计上缴税收突破100亿元,标志着企业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2014年,阳光保险确立了“互联网、大金融、终极客户”三大战略,开始了新一轮转型。
2016年3月,阳光保险采用最新的区块链技术,推出“阳光贝”积分,展示了其对创新技术的敏感度。
真正的考验来自2023年。保险预定利率下调,2024年新“国十条”出台,许多依赖传统理财险的险企营收暴跌,阳光的排名也一度跌到132位。
但张维功早有准备。他立刻加码分红险,大力推进数字化理赔。如今,阳光的线上化率超过90%,理赔时效平均仅2.3天,比行业快了近一半。
客户王先生至今记得去年的一次理赔经历:“车祸后上传资料,不到1天就到账了。以前觉得大公司才靠谱,没想到阳光这么快。”
No.05900亿之后的征途
在商业成功之外,张维功也赋予了阳光独特的企业品格。2009年3月5日,阳光保险成立了保险系统第一个全国性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阳光保险青年志愿者协会。
同一年,阳光保险在四川灾区捐助310多万元,在绵阳、乐山、眉山、仁寿等地共建起10所“阳光保险博爱学校”。
张维功把这种责任意识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他在吉林安图搞精准扶贫,帮农户建养殖基地,让贫困户每年能多赚2万多元;推动“阳光之星”助学计划,资助了上千名贫困生。
2025年,阳光公益支出超过7500万元。与901.45亿元的营收相比,这个数字或许不算大,但却是张维功经营理念的体现——保险企业不能脱离社会责任而存在。
2022年,阳光保险在香港上市,成为本世纪新设保险公司里唯一上市的传统险企。在港股上市,意味着公司的财务、合规、治理全部达标,这在民营险企中极为难得。
如今,阳光保险已在2025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85位,服务业500强中位列第97位。客户满意度超过95%,这就是张维功“稳健经营”的回报。
但阳光也有自己的“天花板”。与行业老大泰康相比,它没有“医养生态”这样的护城河,主要仍靠卖传统保险产品。一旦行业政策变化,营收就容易波动。
2025年阳光能回升到115位,更多是靠“合规”和“服务”守住了基本盘。但要再往上突破,还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
如今,年过六旬的张维功仍保持着创业时的谨慎与远见。在保险这个充满诱惑与风险的行业,他始终坚持“农民心态”,拒绝投机取巧,
用二十年时间证明了一条朴素的真理:规规矩矩做生意,也能成就大事业。
从80万到900亿,张维功和阳光保险的故事还没有写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