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30 14:55

褚时健的成功大家都忽略了背后的这个“大佬”:中国商界女性领袖

2017年,有位身价20000万,85岁高龄的老太太入选中国商界女性领袖50人。和格力的董明珠、华为的孙亚芳她们一起接受颁奖呢。您知道吗?她可是 63 岁坐过牢,70 岁才开始创业,85 岁成为中国商界女性领袖里年龄最大的那位,真是太牛了!她就是 “褚橙” 的缔造者,褚时健的妻子马静芬。

马静芬 1932 年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那叫一个衣食无忧啊,可成年后家道中落,她就不得不出去打工赚钱了。她织过毛衣,做过鞋,后来还到一所小学当老师。
1955 年,经人介绍,马静芬认识了褚时健,两人当年就登记结婚了。婚后生活可不容易,褚时健工作特别忙,很少有时间照顾家里。1956 年,他们的女儿褚映群出生了。
1959 年,褚时健被派到红光农场工作,和马静芬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一直到 1963 年,褚时健到曼蚌糖厂当副厂长,一家人这才又团聚在一起。后来褚时健被调到玉溪卷烟厂当厂长,他们的生活水平才慢慢提高了。
但是好景不长啊,1995 年,马静芬因为涉及一起 “投机倒把” 案,被带走调查了,她丈夫褚时健也因为一些原因被判了无期徒刑。
2001 年,马静芬被放出来了,因为那时候 “投机倒把” 已经不算犯罪了。2002 年,她丈夫褚时健被保外就医,马静芬把他接回了家,一边照顾他的身体,一边想着怎么赚钱过日子。
当时有不少企业想请褚时健去当顾问,可他都没同意,而是和马静芬一起到哀牢山承包了 2000 多亩果园种冰糖橙。那时候马静芬都 70 岁了,可她一点怨言都没有,就陪着褚时健一起干。

两个加起来都超过 150 岁的老人,从来没种过橙子啊,但是他们一点都不害怕,从头开始学。玉溪的各个书店经常能看到他们俩的身影,他们家里也堆满了种植方面的书籍。
第一次收获的橙子口感发酸,品相也不好,他们俩不愿意把不好的橙子低价卖掉,宁愿自己承受损失,全部都扔掉了。马静芬以前种过很多观赏植物,对种植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就帮着褚时健一起摸索。她觉得橙子不好吃,可能跟光照和肥料有关系,光照不足,橙子含糖量就低,味道就酸;肥料不对,橙树结果量就少,口感也不好。
两个人就按照这个思路,把果园的橙树分成几个区域,分别验证果树密度和肥料配比。经过两年的实验,他们终于总结出一套最佳的种植方法。一亩地最多种 80 - 90 棵橙树,再多就会影响光照了。最佳的有机肥料是鱼塘的淤泥、草木灰、发酵的鸡粪,再加上发酵的烟梗。用这种有机肥培育出的橙子味道特别好,果香浓郁。

橙子种出来了,可怎么卖出去又成了难题。马静芬就让褚时健安心种橙子,自己扛起了销售的重任。2006 年,马静芬拉着一车自己种的橙子到昆明参加展销会,她租了个很小的摊位,可一上午一个橙子都没卖出去。
马静芬着急了,就想办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她灵机一动,去做了个条幅,上面写着 “褚时健种的冰糖橙”。在云南,褚时健的大名那可是几乎无人不知啊,条幅一挂上去,很快就有人来围观了。有人好奇尝了一块,发现味道特别好,一个下午的时间,马静芬带来的橙子就卖了一大半。
褚时健知道后,担心会受到非议,让她把条幅撤下来,可马静芬觉得能卖出去橙子才是最重要的,就没撤。展销会结束后,人们口口相传,“褚时健种的冰糖橙” 就开始走红了,后来有人干脆就把它叫做 “褚橙”。马静芬看到了商机,就把自己家的橙子正式命名为 “褚橙”。
马静芬从来没学过销售,但她就是能把褚橙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她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不考虑自己的年龄,不会的地方就去学。可以说,是马静芬的灵机一动,创造了褚橙这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人们都看到了褚时健的励志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马静芬在背后做的那些奉献,褚橙的成功,有一半得归功于马静芬啊!

说到最后,从中也体会了三个感受:坚韧不拔的精神:马静芬一生经历了无数挫折,包括家道中落、入狱、丈夫被判无期、女儿自杀等,但她始终没有被打倒,70 岁还能毅然创业,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
勇于学习和探索:马静芬和褚时健从来没种过橙子,但他们不怕困难,从头学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验,总结出了一套最佳的种植方法,这种勇于学习和探索的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善于抓住机遇:在橙子销售遇到困难时,马静芬灵机一动,利用褚时健的名气打出 “褚时健种的冰糖橙” 的口号,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创造了 “褚橙” 这个品牌,体现了她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文章新锐创作者认证##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褚时健的成功大家都忽略了背后的这个“大佬”:中国商界女性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