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30 21:09

不要错把艾滋病当皮肤病,身体出现3种情况,或是艾滋病“信号”





本文180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当皮肤突然冒出红疹、发痒、甚至脱皮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过敏了?或者是湿疹、真菌感染?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看似普通的皮肤问题,也可能是艾滋病的早期信号?别不当回事儿!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现的HIV感染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出现明显症状后才确诊,而这些症状,往往一开始就被误当成了皮肤病。那么,艾滋病到底是怎么“伪装”成皮肤病的?哪些表现值得我们高度警惕?今天这篇文章,告诉你真相。
一、艾滋病≠皮肤病,但皮肤问题往往是它的“前哨”

艾滋病(HIV感染)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尤其是T淋巴细胞(CD4+)。当免疫力持续下降,身体无法抵御常见病菌时,最容易“先出问题”的就是皮肤。
据《中华皮肤科杂志》统计,超过90%的HIV感染者在不同阶段会出现皮肤症状,其中有些还是早期唯一的外在表现。但问题是,这些皮肤症状常常不典型、不固定、容易误诊,很多人直到病情发展严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二、身体出现3种情况,警惕可能是HIV“信号”1.反复出现的皮疹、丘疹,却久治不愈

早期HIV感染者常见皮肤表现是红色斑疹、丘疹或荨麻疹样皮疹,主要出现在面部、胸背、手臂内侧等部位。这些皮疹通常不痛不痒或轻微瘙痒,用普通抗过敏药物治疗后很快又复发。
尤其是皮疹持续超过2周,且伴有低热、乏力、腋下淋巴结肿大等全身表现时,需高度怀疑是否为急性HIV感染期。
提醒:普通皮疹一般几天内好转,若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应及时就诊并排除HIV感染。
2.出现带状疱疹,且范围广、恢复慢
带状疱疹常见于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人群,但如果你年轻、身体健康,却突然出现大面积带状疱疹,甚至多次复发,那就要小心了。

这是因为HIV感染后,人体免疫力下降,使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被重新激活,导致病毒沿神经分布爆发。尤其是当疱疹出现在多个身体部位,或者恢复期超过3周,这很可能是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的信号。
3.口腔白斑、鹅口疮频繁出现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口腔里总是有白色斑块,用力擦拭还掉不干净,甚至还伴随口臭、味觉减退、进食困难?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口腔念珠菌感染”,是一种真菌性疾病。
在正常人群中极少见,但在HIV感染者中却非常普遍。当CD4+细胞计数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念珠菌迅速繁殖,导致这种顽固性口腔感染。
专家提示:艾滋病早期的口腔症状容易被误认为上火或胃火旺,但如果出现反复鹅口疮、持续不愈的口腔白斑,应尽早检查免疫功能。
三、到底是怎么感染的?别再迷信“只要不乱就没事”

很多人对艾滋病还停留在“高危群体”“特殊场所”的印象,觉得只要自己“生活检点”就不会感染。但真实数据告诉我们:异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2024年我国新报告HIV感染者中,超过70%通过异性传播感染。这意味着,只要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每个人都有感染风险。
另外,还有一部分感染者是通过共用针具、母婴传播、输血等方式感染。
一句话提醒:艾滋病并非“道德病”,它是一种传染病,与职业、性别、年龄无关。
四、发现得早,控制得住!这些检查手段很靠谱很多人担心得了艾滋病就“没救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目前,虽然HIV感染无法彻底根治,但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ART),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结婚、生子。

前提是——要尽早发现!目前我国各大医院或疾控中心都提供匿名、免费、保密的HIV抗体检测,抽一次血,就能知道结果。如果你曾有过高风险行为,或出现文中提到的皮肤/口腔异常症状,建议尽早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做一次HIV筛查。
五、艾滋病≠绝症,关键是别等到太晚艾滋病的可怕,并不在于它有多致命,而在于它发现太晚。很多人因为讳疾忌医、误以为只是小毛病,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结果病情恶化,后悔莫及。
其实,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规范用药,HIV感染者也能活到老、活得好。别再把艾滋病当皮肤病,身体给你的信号,请认真对待。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四五”行动计划》.2021年12月发布.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艾滋病相关皮肤病临床诊疗指南》.2023年版.
《中华皮肤科杂志》. “HIV感染者皮肤表现的流行病学分析”. 2022年第55卷第4期.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要错把艾滋病当皮肤病,身体出现3种情况,或是艾滋病“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