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国肝癌越来越多?提醒:3种水果或比喝酒还伤肝,建议不吃
►
本文173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从来不喝酒,怎么查出来是肝癌?”
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肝病科门诊,黄先生(化名)一脸不解。他50岁出头,身体一向不错,体检却发现肝部有占位,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肝细胞癌。他最不能接受的是,自己滴酒不沾,怎么也没想到会与肝癌扯上关系。
医生一句话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不是只有酒才伤肝,有些水果吃多了,比喝酒还危险。”
一、肝癌高发,真的只是喝酒惹的祸吗?
我国是肝癌大国。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我国每年新发肝癌病例超过40万,占全球一半以上,且死亡率极高。
很多人以为,肝癌多半是“酒瘾”造成的。确实,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进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但现实远比这复杂。
临床发现,不少肝癌患者并无饮酒史,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长期摄入对肝脏有害的食物,尤其是某些“看起来很健康”的水果。
二、这3种水果,或比喝酒还伤肝1.发霉的水果:黄曲霉毒素隐藏杀手
“水果有点坏了?削掉坏的部分还能吃。”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却不知道这是在拿生命冒险。
发霉水果中极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的毒素,具有极强的肝毒性。
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与肝癌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黄曲霉毒素的暴露会大大增加肝癌风险。
最常见的发霉水果包括:香蕉、苹果、梨、葡萄等。一旦出现软烂、发黑、异味,即使削掉也不安全,因为毒素早已渗透果肉。
2.腌渍柑橘皮类零食:亚硝胺潜伏其中
橘子皮、柠檬皮、山楂干等腌制果干被当作“健康零食”,但不少产品中含有亚硝酸盐,在体内可形成亚硝胺,同样属于一级致癌物。
这种物质在胃肠道中生成,但靶器官是肝脏。长期摄入,可能诱发DNA突变,损伤肝细胞,进而诱发癌变。
尤其是一些来历不明的散装果干,往往防腐剂超标、保存不当,风险更高。
3.高糖水果:脂肪肝的“隐形推手”
荔枝、榴莲、龙眼等高糖水果,虽然营养丰富,但含糖量极高,容易引发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并非“小问题”,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达29.2%,其中不少人从脂肪肝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高糖摄入不仅增加肝脏代谢负担,还会激活氧化应激反应,损伤肝细胞,加速病变。
三、肝癌越来越多,背后还有这些元凶除了饮食,还有几个因素悄悄“推波助澜”。
1.乙肝病毒感染仍是主要诱因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7000万人,很多人因早期无症状而忽视检查。长期慢性感染会导致肝细胞反复炎症、坏死、修复,最终形成肝癌。
国家卫健委早已明确指出:乙肝病毒是导致我国肝癌的首要因素,定期筛查、规范抗病毒治疗,是预防肝癌的关键一步。
2.熬夜与肥胖,正在加速肝脏老化
现代人爱熬夜、爱外卖,缺乏运动,导致代谢综合征高发,脂肪肝越来越多。
肝脏是人体代谢中心,长期超负荷运转,加上缺乏休息,就像一台从不关机的电脑,迟早会“烧坏”。
3.忽视体检,错过早期干预窗口
肝癌最大的“狡猾之处”,在于早期几乎没有症状。等到腹胀、黄疸、疲倦出现,往往已经是中晚期。
而早期肝癌治愈率可以超过80%,这就要求我们定期体检,特别是乙肝携带者、脂肪肝患者,更应每6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甲胎蛋白+肝脏彩超。
四、真正养肝的方式,不靠“保健品”,靠这3件事很多人一查出“转氨酶高”,就急着买护肝片、喝中药,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原则。
1. 吃得干净
不吃霉变食物,不吃来历不明的腌制品,控制甜食和高脂肪摄入,是最有效的护肝方式。
2. 睡得够
肝脏解毒在夜间最活跃。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充足深睡眠,能显著降低肝功能损伤风险。
3. 检查勤
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肝脏检查,乙肝携带者建议半年一次。早发现、早治疗,是对抗肝癌最有效的武器。
肝癌不是“酒鬼”的专利。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无害的水果、零食、习惯,也可能在悄悄损伤你的肝。与其等到肝区疼痛才后悔,不如从现在开始,吃得干净、睡得够、查得勤,才是真正的护肝之道。
参考资料:
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国家卫健委.《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1年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细胞癌诊治指南(2022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