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寻求WTO差异化待遇的背后,中国展现大国担当
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宣布,中国在世贸组织(WTO)的谈判中不再主动寻求差异化和特殊待遇。这一决定得到了世界贸易组织秘书长的高度好评,但很多人对此表示困惑,不明白其中的含义。接下来,我将为大家简单科普一下相关知识。
世界贸易组织,即WTO,是一个由160多个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这些成员可以简单分为“富农”“中农”和“贫农”。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优势。例如,富裕国家完成了工业化改造,从能源化走向工业化,甚至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以美国为代表,主要依靠高科技和资本赚钱,不需要大量土地和劳动力。而一些国家很穷,缺乏自然资源,社会组织能力差,内部还经常发生战争,这些国家属于穷国。
联合国通过世界银行制定了穷国、富国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主要依据是人均国民收入(GNI)。人均国民收入每年都会调整,最新的标准是人均14005美元。高于或等于这个水平的国家属于发达国家,低于这个水平的则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12050美元,低于14005美元,因此从联合国的标准来看,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那么,为什么要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呢?在国际贸易中,关税是一个重要因素。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是WTO的前身,它制定了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关税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收入较低,不能完全开放市场,否则外国工业产品进入后,本国民族工业将无法发展。因此,WTO规定,发展中国家对外来工业产品的关税可以征收25%,而发达国家只能征收平均3%。这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工业已经成熟,不惧怕外国工业产品的竞争。例如,美国的工业产品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如德国或日本,但已经足够成熟,可以应对竞争。而像埃塞俄比亚这样的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无法承受美国产品的冲击。
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享受对外来工业产品征收高关税的差异化待遇。现在,中国宣布放弃这种特殊待遇,尽管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将与发达国家一样征收关税。这一决定是中国为了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而采取的重大行动,体现了中国的格局。虽然中国还不是富国,但愿意按照富国的标准进行贸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