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到死也不知,为何安陵容死前要看着指甲?苏培盛一语道出真相
选秀这天,甄嬛、安陵容、沈眉庄三人各自怀着心思,局促不安地立在殿前。甄嬛与眉庄,气质明媚,衣着自信;安陵容却微微低着头,双手紧握衣袖。其家世,不值一提,父亲只是个京畿县丞。按理说,她不该来和这些贵女争宠。可家中早有安排,长辈们都认准了“皇帝一翻牌,全家跟着换命”。她小心翼翼,连呼吸都觉得累赘。偏偏那天夏冬春一句讥笑,把她的窘迫敞开了给众人看,而且声音极大。碗碎满地,她颤声辩解,没人听她的。反倒是甄嬛淡淡几句话帮她解了围。那以后安陵容盲目地把甄嬛与眉庄当作港湾。但她真没想过,这一天的救赎,会引来后半生的灾祸吗?
姐姐情分,往往立不住脚。宫门一关,大家都变了。选秀完,甄嬛直接把安陵容请到自己家中作客。新奇、亲热,温情氤氲着小院。可是安陵容看着甄嬛家的奢侈摆设,总觉得不是个滋味。那盏彩釉花灯她回家还跟母亲念叨过,说不出是羡还是酸。而你问她是否记得那一晚的味道,她大概都只记得小厨房锅里熬着桂花羹。
真正的麻烦,还在后头。新晋嫔妃的第一夜,安陵容紧张到不停搓手,本想笑着应对,却不敢和其他嫔妃对视。翻牌子后,她却变成大家的笑话,说主子见了都觉得倒霉。偶尔再看见甄嬛、眉庄在一起亲昵说话,她不觉得暖,只有疏远。
三人的友谊,其实彼此都懂得脆弱不堪,只是没人说破。甄嬛和沈眉庄少年时就是一块儿长大的,彼此的小秘密和习惯,全宫也数得出安陵容几根头发。那样的情谊,她根本插不进去。她心想自己和她们独处时,声音总是微得连风都不肯停下来听。
一天安陵容听到冷宫里余答应无人照料,故意让太监勒死了她,后来好心告诉甄嬛、眉庄,以为可以换来姐妹们几句认同与安慰。可沈眉庄听了生气,不欢而散,从头到尾甄嬛都只是皱皱眉,不发一语。她仍旧不明白,真心不值钱吗?
这些年,安陵容头上的桂冠只是浮云。谁都知道她靠不了皇上欢心,后来父亲失事入狱,她连番去找甄嬛帮忙,甄嬛推辞说官场有规矩。那时后宫里谁主沉浮,安陵容其实比谁清楚,她只能转向皇后,抱大腿。皇后表面答应了,却就是个空头承诺。
她也不是一点不明白,皇后不过把她当口袋里的刀使。安陵容吞下这套逻辑,毕竟能依附权势,也算换取一份微薄的生存感。那时候有没有后悔?没人能说清她的心思,连她自己都说不明白“我就是不甘心而已”。
有一回,甄嬛产下的孩子忽然夭折,王大夫查不出所以然。过了许久,才露出一点端倪,说是制香有毒。那种伤人的招数,也就安陵容会。她在甄嬛身边装了太久的妹妹,虚虚实实之间,最后一刀都捅得悄无声息,才显得脸皮更薄。
不过事有反转。安陵容又去找沈眉庄“通风报信”,把甄嬛滴血验亲的事情捅了出去,想用别人之手推倒这场局。讽刺的是,沈眉庄就此早产,性命丧残,甄嬛只剩下嫡亲的外孙女。这一场局,算不算落幕?
甄嬛其实早生恨意。她等机会,将安陵容的罪状一点点攒下。安陵容怀孕了,弄巧成拙,没骗过甄嬛,便改而筹算用自身“冲撞流产”,想要拉甄嬛一起下水。反正事情已经走到这个地步,谁输谁赢也不重要了。
所有人的算盘到了尽头,皇帝发了狠。安陵容被禁在延禧宫,没人伺候,周遭泼水辱骂。她倒也利落,计划自尽。盘中苦杏仁,被她一粒粒捏碎,这么久,没人发现她的悲哀只剩手指甲上挤紧的月白。
临了,她和甄嬛对坐一回,摊开心底话。父亲薄情、母亲操劳。这些往事安陵容尽数倒出,说出来反倒有些解脱感。她心里并不委屈,不过是觉得谁都一样无路可走。倒是甄嬛一头雾水,怎么就到了今日?难受得嘴干,连茶都顾不得喝一口。
事后苏培盛才提及,“安陵容临死前看着指甲上的杏仁,是留给甄嬛的暗示。”她试图把“皇后害纯元皇后”的真相托付给甄嬛,轻轻松松就把一盘棋推翻。关键问题是,甄嬛当时根本听不懂。
这些女人,总被命运牵着鼻子走。宜修皇后仍然稳坐高位,直到最后才暴雷。皇帝听了“纯元饮杏仁茶而孕丧命”的秘辛,神色恍惚。原本,她们只是两姐妹,一个成了天子最疼的爱妃,另一个却动了念头,要将姐姐和遗腹子双双送走。裹挟进来的下位者,也得为这场剧本补上一笔。
甄嬛以为安陵容的死只不过是结仇恩怨的结果;可再琢磨,却觉得人到底都在用力活着,有些人清醒太早,有些人醒得太晚。真真假假,世事如棋,有谁又全懂了?
唉,或许安陵容那句“这世道待我太苦了”是真的。可转过头再想,谁没点难言之隐?
宜修的下场到底不算差,再怎么说也没落得性命之忧。皇帝虽震怒,却没有废后,只是断情绝义。有人说这是最狠的刑罚,可换个角度看,一个打拼半生的女人,失了依靠还有什么力量支撑?
安陵容的归宿和开始都有关背景,宫女随身的小本子能记下多少呢?她死前说的那句“在这宫里,连苦杏仁尝起来都是甜的”,听起来有些滑稽,有哪里对劲又说不上来。不过这种事别人体验不了。
关于她对甄嬛的矛盾情感,其实很难单用善恶评定。她好像把一切怪罪给了环境,又像是只认命了自己途径狭窄。往深里说,她完全知道皇后和甄嬛都不会救她~但她还是得靠他们。生活本就这样,命途不济。
可回头想想,安陵容毕竟还有那么一刻软下来,她向甄嬛道歉,说这些年苦不堪言。那场面对面的告别,酸楚更多一点。“没想到最后她还是去了,只不过比别人清醒一点。”甄嬛只是愣站在原地,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有些情绪搞不清,反正伤人又累己。
也许她们自己都说不全,其实人心复杂就是这样:谁是最坏的?谁又有资格做那个判官?
甄嬛那些年里回忆安陵容,总觉得她做错了所有事,也对了所有事。可有些事,大家都一样没得选,那段时间往事被反复咀嚼,变成夜里会想起的梦魇。
谁知道下一场风波又会卷起什么涟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