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时间一定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跟小
护林站的老张后来告诉我,这带儿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天然温泉区,冬天不结冰,鹿群世代在这越冬。他们管这儿叫“鹿家后院”,游牧队每年冬至都会来献些奶制品,说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前年有旅游团偷偷喂过面包,结果小鹿们总往景区跑,上个月刚撞死两只。最近这里划成了观测区,装了些奇怪的机器。说是能听出鹿叫声的频率,自动提醒游人别靠太近。我试过老式望远镜和那个新设备,用声波的确实准,上次捕捉到母鹿带着小鹿学人类走路,画面存到云端了。
去年环保局新规下来后,护林员得天天盯着。有天早上下雾,他们发现十几头幼鹿挤在温泉边,都不爱动弹。叫来的专家蹲了三天,说可能是游客太靠近影响睡眠。现在每天下午三点放人进山,但离鹿至少得隔四十步,用漆画的白线标着呢。
有个摄影师朋友在做项目,拍人和动物的眼神接触。他选了十五组志愿者,每人对着鹿群站十分钟,心跳数据都连着监测仪。结果最淡定的反而是个七岁小孩,鹿群让他摸了尾巴,其他人都急得手心冒汗。
附近村子开了个鹿文化工作室,让年轻人学祖先画鹿图腾。有个女孩把图案改成二维码贴在树上,扫了能听鹿叫录音。她说城里人总想亲近自然,不如先了解再行动,别好心办坏事。
听说往后要出个社交距离指南,连拍照闪光灯都要限用。上周测试时有个大爷不乐意:“我孙子就差一步没摸着,这哪讲究那么多。”护林员只好拿监控给他看,那头鹿吓得尿了裤子。
今年春季会开放远程观测,我在网站填了资料。页面提示说能看实时画面,但得签承诺书,保证不指挥别人靠近。最近冷空气要来了,估计鹿群该往南边迁徙,老张说等雪化了,山脚的野花地又是新的观测点。
标题:在火山口遇见的鹿群让我明白:有些美好要留点距离才长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