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 07:57

奇瑞21年上市路:从自主一哥到新能源掉队,它能复制比亚迪神话吗

9月25 日,奇瑞汽车在资本市场掀起一阵波澜,上市首日开盘股价就像被点燃的火箭,涨幅一度超过13%,总市值瞬间突破2000亿港元大关。可到了收盘,股价又像泄了气的皮球,市值回落至1840.9亿港元。这过山车般的股价走势,背后藏着奇瑞不少的发展难题。

想象一下,一个选手为了进入一场重要的比赛,努力了整整21年。当他终于拿到入场券时,比赛规则已经天翻地覆,其他选手也早已跑在前面。这,就是奇瑞的IPO故事。
从2004年首次递交申请,到2025年最终成功上市,奇瑞的资本市场之路,是一部写满了“坚持”与“波折”的史诗。期间,中国汽车市场完成了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华丽转身。
当年与奇瑞一同起步的比亚迪、吉利,早已借资本东风,将新能源版图铺陈开来。而后来居上的“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更是凭借资本优势,快速崛起,成为市场焦点。
奇瑞却像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舞者,在资本市场门外徘徊太久。这一段漫长的等待,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机遇的错过。当市场格局已然改变,当竞争对手早已抢占先机,奇瑞才姗姗来迟,这也为它未来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这种迟到的入场,使得奇瑞在资本运作和市场拓展上,都不得不面对更大的挑战。

数据,有时候比故事更能说明问题。当我们将奇瑞的财务报表摊开,会看到一个惊人的事实:它的营收规模,堪称汽车界的“巨无霸”。在2022年至2024年间,奇瑞的营收从900多亿元飙升至近27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7%,这增速,足以让“蔚小理”这些新势力望尘莫及。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资本市场,奇瑞的市值却并未能体现出其营收规模的优势。上市首日收盘,奇瑞的市值与蔚来、理想、小鹏这些新势力相比,并没有拉开明显差距。这就像一个拥有强大内功的武林高手,却在江湖地位上,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
这种“高营收、平市值”的尴尬局面,暴露了奇瑞在市场估值方面的短板。营收规模固然重要,但资本市场更看重的是企业的成长性、盈利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潜力。奇瑞在过去21年的IPO长跑中,错过了多轮资本红利,使得其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未能与营收规模同步提升。这不仅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也限制了奇瑞在新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布局。
pic/phwv13ezcns.jpg
时间倒回20年前,奇瑞曾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明星”。2000年至2010年,它打破了外资品牌对乘用车市场的垄断,成为第一个年销突破30万辆的自主品牌,风光无限,被誉为“自主一哥”。那个时代,奇瑞QQ几乎家喻户晓,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然而,进入下一个十年,奇瑞却渐渐失去了昔日的锋芒。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奇瑞的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销量排名跌出行业前十。如今,当人们提起奇瑞,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还是那个小巧可爱的QQ。除了QQ,奇瑞的其它车型,似乎很难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这种“吃老本”的现象,反映出奇瑞在产品创新和品牌营销上的不足。当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当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奇瑞未能及时推出符合时代潮流的爆款车型,未能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导致其在市场中的存在感逐渐减弱。这使得奇瑞在新能源转型中,不得不面对更大的挑战,也为它如今的“高营收、平市值”埋下了伏笔。
pic/lh4dv0onnlh.jpg
实际上,奇瑞并非没有意识到新能源的趋势。早在2007年,当新能源汽车还处于萌芽阶段时,奇瑞就成立了新能源公司,展现出前瞻性。然而,这份前瞻性并未能转化为持续的动力,早期的布局未能深入推进。直到2023年,奇瑞才真正明确新能源战略,推出了iCAR品牌,并与华为合作打造智界系列,试图在新能源赛道上奋起直追。
只是这条转型之路,奇瑞走得异常艰难。从营收构成看,燃油车至今仍是奇瑞的“顶梁柱”,新能源车营收占比相对较低。销量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奇瑞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与比亚迪等行业巨头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更令人担忧的是,奇瑞还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其资产负债率长期维持在85%以上,远超行业安全线,流动负债的持续攀升,甚至一度达到34.01亿元的净额。这种高负债,严重挤压了奇瑞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为了偿还债务,奇瑞不得不优先保障燃油车业务,导致新能源研发投入不足,研发费用率低于大多数头部车企。
pic/dzcbdallpsh.jpg
研发投入不足,直接反映在产品上。iCAR车型在智能化方面与“蔚小理”等新势力相比,仍有明显差距。车机卡顿、OTA升级滞后等问题,也引来消费者不少吐槽。这使得奇瑞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力大打折扣,也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更加被动。
上市,对于奇瑞而言,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然而,这个起点却充满了挑战。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打得火热,奇瑞也不得不卷入其中。今年5月,面对比亚迪、吉利等竞争对手的降价攻势,奇瑞迅速推出了“百亿厂补”计划,30多款车型降价,部分车型直降5万元。
pic/unecnyosp11.jpg

降价虽然能在短期内刺激销量,但却也让本就微薄的盈利能力雪上加霜。2022年至2024年,奇瑞乘用车毛利率先升后降,2025年一季度更是跌至11.8%。在价格战的泥沼中,如何保持盈利能力,是奇瑞必须面对的难题。
更重要的是,奇瑞目前仍缺乏一款能够扛起销量大旗、打响品牌口碑的爆款车型。在新能源时代,一款具有颠覆性的产品,往往能够改变企业的命运。而奇瑞,似乎还在寻找自己的“明星产品”。
pic/c3v1pp43hrh.jpg
21年的漫长等待,终于等来了资本市场的入场券。然而,这张入场券,更像是一张挑战书。面对高负债、研发投入不足、产品竞争力有待提升等多重困境,奇瑞的破局之路,注定充满荆棘。
未来的奇瑞,需要一场彻底的变革。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战略上的转型。它需要重新审视市场,精准定位消费者需求,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爆款车型。它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智能化水平,让产品更具吸引力。它需要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负债,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奇瑞的命运,也是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的一个缩影。能否守住燃油车的优势,并在新能源赛道迎头赶上,将是决定其未来走向的关键。
pic/f2tkuddxlbr.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奇瑞21年上市路:从自主一哥到新能源掉队,它能复制比亚迪神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