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女兵的壮胆课:活人砍头、集体淫乱,要多变态有多变态!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那天是在南京郊区的一个旧兵营里,天开始阴了,风里有点土味儿。
档案馆的老师傅推开一扇生锈的铁门,从墙角拖出一只布满灰尘的木箱。
他说这东西没人动过快七十年了。
箱子里全是手写文件、照片,还有几本封面已经掉了皮的登记册。
最上面那本,封面写着四个字:“辅勤组记录”。
那时候还不太清楚是什么意思,翻开第一页,看到一行字:“慰安所日检表——南京第三分区”。
纸张泛黄,墨迹却清晰,娟秀的字迹写着几个名字、年龄、籍贯、健康状况,右下角备注一栏,写着:“情绪稳定,可继续安排。”落款是“佐藤真子”。
这个名字后来在好几份审讯记录里都出现过。
她是当时的日军女兵,负责管理慰安妇的出勤和身体检查。
说起来,她和其他人一样,原本不过是个护士,或者干脆是个女学生。
可战争开始以后,身份就变了。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38年秋,日军在华中战线推进很快,南京刚被攻陷没多久,后方部队开始组建所谓的“辅勤女兵”。
日本国内宣传说是去“后勤支援”,可实际上,这些人到前线以后,干的事儿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佐藤最早被派到武汉,后来调去了南京。
她在回忆录里写过一句话:“我们不是军人,也不是普通女人,我们是夹在命令和良知之间的人。”
当时的“壮胆课”从她到达的第二周就开始了。
她以为是军事训练,结果被带去看一次“示范处决”。
是活人,跪着,眼睛被黑布蒙住。
执行的是宪兵队的年轻士兵,站在一旁的女兵们没一个出声。
现场有个军官说:“你们在这里,就得学会看这些,迟早轮到你们。”
佐藤当时站在最后一排,后来在日记里写:“那人头落地的声音,我到现在还记得。”
可这还不是最让人无法接受的。
几个月后,她开始接手“慰安所管理”的任务。
每天要做的,就是记录每位慰安妇的“接待情况”,安排休息时间,配合军医做身体检查。
有时候还要填一份表格,叫“使用状态报告”。
在长沙战后留下的档案中,有一页是佐藤的笔迹,备注栏写着:“编号71,情绪不稳,拒绝配合,已向宪兵报告。”第二天的记录上,这个编号后面被划了一道红线,备注是:“已转出,不再登记。”
没人知道“转出”意味着什么。
佐藤在战后被短暂拘押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未直接参与暴行”被遣返回国。
可她的记录和签字,出现在了几十份登记表、调动令和检验报告上。
东京审判期间,有一位中国幸存者证言时说:“有个穿军服的日本女人每次都站在门口,看我们被拖进去,她从不说话,只是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审判官问她能否辨认,那位幸存者只是摇头,说:“她不说话,也不看我们。”
对比那个时间段的驻地安排,佐藤当时正被分派在那一带。
其实像她这样的女兵,在战后留下记录的不多。
多数人回国后沉默了一辈子。
有的说是“只是执行命令”,有的干脆否认自己曾去过中国。
但在官方留下的几十份“慰安所台账”里,女兵的签名、笔迹、批注,几乎无处不在。
这些人负责的,不是开枪杀人,也不是直接施暴,而是把这场暴行变成一套制度:谁该在哪个时间“出勤”、谁需要“调养”、谁因为“体能下降”而“提前处理”。
这些都不是玩笑。
那时候的军令写得非常清楚。“慰安妇”被列为“军需补给”,后面还有一栏叫“使用寿命预估”。
最早公开这些台账的是一位韩国研究员,他在90年代初去大阪找战争档案时意外发现了这些文件。
有些纸已经发脆,只有用手托着才能翻。
上面有不少熟悉的中文姓名,但落款全是日文名字。“辅勤组”、“看护班”、“卫生管理”,这些词背后,藏着一个制度化的暴力系统。
再后来,不少慰安妇幸存者在各种场合讲述当年的经历。
有人说她们最怕的不是军官,而是那些“女兵”。
因为女兵懂得记录、懂得罚分、懂得报告。
她们不骂人,也不打人,只是淡淡地看一眼,然后在本子上写几个字。
这事儿在台湾也有类似的记录。1943年前后,日军在台南设立了几处分所,辅勤女兵也随之派驻。
在一份驻台军医的回忆录中,他写到一次体检时,一位少女因怀孕被当场要求“处理”。
操作的是一位女军医,没用麻药。
屋外的女兵负责按住她的手。
记录上写:“清除成功,恢复期三天。”
战争结束以后,大多数女兵都被当作“次要人员”处理,审讯时几乎没人追问她们的责任。
可再查档案就会发现,很多关键指令、每日安排、医疗审查,都是她们在执行。
佐藤晚年住在东京郊外一所养老院里,记者曾试图采访她,她只说了一句话:“我不知道我做的是不是错的,但那时候,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是对的。”
2007年,一块慰安妇纪念碑在南京落成。
碑文下方刻着几行小字,是部分已确认的慰安所管理人员名单。
那天,有人看到一个日本名字:佐藤真子。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叫过。
参考资料:
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军事法庭编,《南京审判战犯档案汇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吉见义明,《慰安妇问题的历史与责任》,岩波书店,1995
郑南榕纪念馆编,《台湾慰安妇口述实录》,台北人权出版社,2008
张连红,《慰安妇制度档案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黄昭堂,《日军侵华档案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平井美津子,《战地的女兵:日军女性参与者口述史》,东京大学出版会,201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