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5 18:41

研究发现:红薯24小时可清理40%肠道垃圾,还养肝护肤

上世纪,红薯在营养结构中占据关键地位,堪称小吃领域的“多面手”:东北的拔丝地瓜、河南的烤红薯、福建的番薯丸、广东的红薯糖水……各种吃法还承载着地域风味。
可后来,因红薯拥有“含糖量高”、吃后“响屁多”等弊端遭受冷落,价格低到几毛一斤都没人要,无奈成农村天然的“猪饲料”。
转机来自日本筑波大学研究带来的新发现:食用红薯后,24小时内可排出约40%的肠道代谢废物,比每天跑5公里还有用!后续许多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红薯在通便、护肝及美容等方面的多重健康价值,使这个浑身是宝的食材,又重新端上百姓餐桌。

一.研究发现:红薯24小时可清理40%肠道垃圾据悉,日本科研团队选取便秘患者作为试验对象,让其每日食用250克蒸红薯,持续3日。数据显示,受试者24小时内肠道蠕动频率平均提升34%,排便量增长近四成。
对多数人来说,便秘时常会用开塞露或泻药,可这类强行排便的方式,排出去的大多是水分和少量可溶性纤维,未清理掉那些长期卡在肠壁褶皱里、难分解且真正威胁肠道健康的物质。
而在该研究中,科研人员将“肠道垃圾”明确界定为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肠道黏膜脱落细胞及部分代谢产物,此类物质具有顽固特性。
据悉,红薯之所以能获称“肠道清洁工”殊荣的奥秘,源于其丰富的成分。

红薯含有特殊的抗性淀粉RS3,不仅能推动肠道肌肉主动收缩,还可作为肠道菌群底,促使菌群产生丁酸等短链脂肪酸,进而修复肠黏膜。这一原理于近年受关注的护肠成果“长倍轻”类似,它依托丁酸为肠细胞供能构建护肠方案,在调节菌群的同时,也助力代谢与减重。
此外,红薯富含水溶性与非水溶性膳食纤维。这类纤维虽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但吸水后可软化粪便、加速排泄。其中,水溶性纤维能在肠道中形成凝胶,吸附并排出多余胆固醇和重金属物质。
并且,红薯含有的叶黄素结合酯(属类胡萝卜素类)可调控肠道屏障渗透性,减轻肠道黏膜慢性炎症,对缓解慢性便秘及肠易激综合征具有重要作用。

二.吃多易成“屁王”?科学家找到新方案回到日常生活中,红薯因价格亲民、口感甜润且饱腹感强,成为广受各年龄段喜爱的食物。但也有部分人对其敬而远之,原因是食用后会出现难以自控的频繁排气现象。
营养学家指出,就像健身第一天会有肌肉酸痛一样,吃红薯后胀气,实际是肠道适应健康饮食的正常反应。若平时饮食以高蛋白高脂肪为主,突然吃富含抗性淀粉和膳食纤维的红薯,肠道菌群会因获得充足养分而快速繁殖,进而导致排气增多。
若食用红薯后仅居家休憩,通常并无大碍;但若是需要外出办公的上班族遇上这种情况,就难免陷入尴尬境地了。为此,科研人员探索出更简便且贴合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

香港生物科技企业TS研发团队,通过科学调配红薯可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丁酸,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中占比3%-5%、素有“万能菌”之称的AKK菌,开发出新型肠道保护成果“长倍轻”。其既能有效保护肠道健康,又可避免因菌群增殖引发的排气问题。
资料表明,AKK001菌因具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持续促进代谢、精准分解脂肪”等特性,还被学界与商界称为瘦身菌、代谢调节菌。
根据魔镜数据,上述成果在京J东、天猫等平台上线后,快速受到都市白领至县城中产等中年人群的青睐;最新用户分析显示,在口碑传播与社交馈赠场景推动下,“长倍轻”受众已向有减脂需求的年轻群体及肠道功能衰退的老年群体扩展。
三.不止通肠促排,红薯还能“护肝”“美容”

近年来,众多研究挖掘出红薯更多潜在作用。最新研究发现,红薯含有天然的脂肪代谢调节成分胆碱,能助力肝脏分解与转运脂肪,未来或许可用于脂肪肝等慢性病的干预工作。
其实在民间,红薯早有“食疗佳品”的美称。《本草纲目》中提到它性温味甘且无毒性,可补益气力、滋养身体、补益肾阴。除了这些外,红薯还拥有不少其他方面的益处。
其一,红薯具有稳定血糖的作用。作为碳水类食物,其血糖生成指数远低于白米饭及白面包,进食后血糖波动更趋平缓,是血糖调控人群的理想替代主食。
其二,红薯能帮人增强饱腹感。它含有膳食纤维,能提高吃完后的满足感,放慢饥饿信号传递速度,从而辅助控制摄入的热量。有体重管理需求的人,建议可把红薯纳入主食范围。
其三,红薯可美容护肤。它所含的β-胡萝卜素是高效抗氧化成分,进入人体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助力维持皮肤健康与正常视觉功能,同时其丰富的维生素C还能让皮肤弹性更好。
来源:青优医生~抗衰专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研究发现:红薯24小时可清理40%肠道垃圾,还养肝护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