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5 22:47

新能源车为啥不带备胎?内行人戳破真相,不是省成本那么简单

上周开朋友的新能源车跑高速,轮胎被钉子扎了,翻遍后备箱也没找到备胎,最后只能等救援耗了俩小时。相信不少新能源车车主都遇过这糟心事,为啥燃油车标配的备胎,到新能源车这儿就没了?问了开汽修厂的表哥才明白,这背后根本不是厂家想省那点成本,而是空间、续航和技术升级共同算的一笔总账。

核心原因一:底盘被电池占满,真没地方放

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骨架完全不一样。燃油车的备胎大多藏在后备箱底下或车底,但新能源车的底盘几乎被整块电池组铺满了,就像家里的衣柜被大箱子塞满,根本腾不出地方放备胎。表哥给我指了指他修的新能源车底盘,果然从车头到车尾全是密封的电池包,传统备胎位早被电机和电池管理系统占了。

有些车主说可以放后备箱啊,但备胎加上千斤顶、扳手这些工具,得占小半后备箱空间,而新能源车用户本来就在意储物能力,厂家权衡后更愿意把空间留给储物,而非使用率极低的备胎。毕竟大多数人买车几年,可能都用不上一次备胎。

核心原因二:多一个备胎,续航可能少跑20公里

新能源车最核心的卖点是续航,而重量对续航的影响特别大。一个全尺寸备胎差不多15-20公斤,相当于多坐了个小孩,跑高速时续航可能直接少掉20公里。对续航焦虑的车主来说,这20公里可能就是到家和趴窝的区别。

厂家为了提升10公里续航,可能要花大价钱优化电池材料或车身风阻,而取消备胎是成本最低的续航优化方案。表哥说,现在车企对续航的计算精细到克,连座椅面料都选轻量化的,更别说备胎这种“大重量闲置品”了。

核心原因三:技术替代了备胎,不是没了保障

取消备胎不代表不管车主死活,现在的替代技术其实比备胎更实用,只是很多人没摸透。表哥拆解了主流的三种方案:

1. 补胎液+充气泵:小扎钉能自救

几乎所有新能源车都标配这套组合,对付直径6毫米以内的钉子扎胎很管用。补胎液里的橡胶成分能自动密封小孔,配合充气泵补气,十分钟就能继续上路。但要注意,这东西对侧壁破损没用,而且如果轮胎里有静音棉,用了补胎液可能会让静音棉报废,后期还得清理轮胎内壁的胶渍。

2. 防爆胎:没气了还能跑80公里

中高端新能源车常用防爆胎,轮胎侧壁有加固层,就算完全漏气,也能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跑80公里,足够撑到维修点。但防爆胎也有缺点,一是比普通轮胎贵近一倍,换一条得上千块;二是胎壁硬,舒适性会稍差些。

3. 道路救援:比自己换胎更省心

现在不管是车企还是保险公司,基本都提供道路救援服务,多数一年内还免费。表哥说,城区里救援一般40分钟内就能到,高速上打12122找高速救援,浙江、江苏这些省份甚至有免费拖车服务 。对不会换胎的新手来说,这比自己折腾备胎靠谱多了。

别被替代方案坑了,这3个细节要注意

很多人吐槽没备胎太坑,其实是没掌握正确用法,表哥总结了最容易踩的坑:

1. 补胎液别乱用,看清损伤再动手

有车主轮胎侧壁划了个大口子,还往里面灌补胎液,结果全漏光了不说,还把胎压传感器堵坏了。记住:补胎液只救胎冠的小穿孔,侧壁破损、大裂缝直接放弃,赶紧叫救援。

2. 防爆胎不是永不爆胎,漏气了别硬撑

防爆胎能缺气保用但不能防爆,遇到尖锐物体照样会爆胎。如果胎压报警,别觉得能跑80公里就硬开,尽量减少行驶距离,毕竟没气状态下轮胎磨损特别快。

3. 救援别瞎打电话,先看免费额度

车企的救援通常只保3年或6万公里,过了质保期要收费;保险公司的免费救援一年有3-5次,别浪费。高速上千万别叫社会救援,只能找12122指定的,不然可能被漫天要价。

特殊情况:这些场景得自己加保障

替代方案在大多数时候够用,但特殊场景还是得补短板。表哥给了两个建议:

- 跑长途/山路:备个橡胶钉补胎工具,比补胎液靠谱。先清理扎钉处,把橡胶钉拧进去,能紧密贴合轮胎,不容易慢漏气,应急完再去修理厂用蘑菇钉补胎 。
- 北方寒冬/偏远地区:救援可能延迟,建议加装小尺寸备胎,现在有车企提供原厂备胎选装服务,虽然占点空间,但心里踏实。

其实新能源车取消备胎,是技术进步和用车习惯变化的结果。对每天在城区通勤的人来说,备胎确实是一年用一次,占地一整年的闲置品;但对经常跑长途、去偏远地区的人来说,替代方案的局限性就暴露出来了。

你开新能源车时遇到过扎胎吗?补胎液、防爆胎和救援,哪种方案你觉得最靠谱?或者有什么自己总结的应急妙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其他车主避避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能源车为啥不带备胎?内行人戳破真相,不是省成本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