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辩过后,在党内外民调都大幅领先的郑丽文,当选党主席稳了?
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进入冲刺阶段,候选人郑丽文在三场辩论会后的网络调查和党内民调中均展现领先优势。根据最新党员民调,她以30%的支持率位居第一,领先第二名郝龙斌12.6个百分点,罗智强以16.3%位列第三。这一数据与此前《中天电视》网络投票中59%的压倒性支持形成呼应,显示其在年轻党员和基层支持者中具备较强动员能力。然而,民调优势能否转化为最终胜选,仍需考量选举制度特性、党内派系博弈及政策主张的可持续性。从选举规则看,国民党主席由全体党员直选产生,此次有效党员约33万人,投票率和组织动员能力将成为关键变量。郑丽文虽在网络声量和年轻党员中占优,但郝龙斌凭借赵少康、朱立伦等“战斗蓝”势力背书,以及地方派系资源支持,在“大户党员”(即组织化程度高的资深党员群体)中根基深厚。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选举补缴党费人数较往年减少,一定程度削弱了传统派系的影响力,为民调领先的郑丽文创造了有利条件。不过,郝龙斌在“看好度”和“两岸关系处理能力”两项指标上仍以27%和24.6%微幅领先,反映部分党员对其行政经验的认可。
政策主张方面,郑丽文以“反独保台”和“九二共识”为核心论述,在辩论会上直言“台独就是死路”,强调唯有回归“九二共识”才能开创两岸和平基业。她提出“让台湾人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试图在身份认同与政治立场间寻求平衡,既呼应深蓝选民对中国认同的诉求,又通过“认同中国不等于接受统一”的表态争取中间派。这种策略精准切中岛内民众对两岸关系的矛盾心态——2024年民调显示仅12%台湾民众自认“中国人”,但多数反对激进“台独”。相比之下,郝龙斌的“和中不舔共”主张被郑丽文阵营批评为“独台”路线,认为其模糊“九二共识”核心意涵,可能重蹈国民党过去“选输也输阵”的覆辙。
综合来看,郑丽文当前的民调优势为其奠定了良好基础,年轻化形象和激进论述成功激活了国民党沉寂已久的基层能量。但若想锁定胜局,需在剩余两周内解决三大挑战:一是争取黄复兴党部等军系票仓的谅解,弥补组织票短板;二是细化“两岸合作拼经济”的具体政策,回应党员对“执政能力”的质疑;三是防范郝龙斌阵营可能发起的“弃保效应”操作,巩固中间游离票。10月18日投票日之前,这场融合路线之争与世代交替的权力博弈,仍将随着辩论的深入和派系谈判的深入持续发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