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拖走破船,还被菲律宾成功补给?特朗普都没想到,中国这么能忍
9月5日这天,菲律宾有几条船,在海上跑向那艘一直躺在仁爱礁上的旧军舰。送的都是物资,有吃的,有一些日用品,燃料也带了,还把船上的人换了一批。他们说没出什么事,好像很正常。听到这,好多人会想,中国不管吗?中国做了什么?但中国其实从头一直看到尾。那份“临时安排协议”里写着,只送东西可以,但不能带别的材料。中国的人上船查。查过了没发现水泥,也没发现钢筋,就是给人的生活用品,行,就让过去了。
这个放行,并不是菲律宾得意了,而是中国选的处理法。网上有人问:“为什么不直接把那艘破船拖走?为什么管不严?”评论区很热。
想想那艘老船,从1999年就搁那儿,不新了,铁皮生锈。它存在,就像一个点在那里。中国如果想处理,早就能拖走,但那样会有一堆新的麻烦。有的国家肯定会批评,说中国“霸权”,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话肯定不会少。外面的新闻一下子全是负面,南海的紧张也会大起来。
再想,南海走的货物真不少,每年大概有5万亿美元。中国货物走得多,国际上也都盯着。如果这出点事,其实中国自己也吃不消,因为大部分贸易都得过这儿。经济会受到影响。
所以中国这次怎么做?
——查、放行、但一直盯着。大家能看到,中国和菲律宾不是谁一下子赢或输的问题,而是怎么用合适的方式处理。那艘旧船也不会动,从那年就在那停着,不会变。
中国在南沙也做了很多新的基础建设。有机场,有港口,有雷达站。建好了,也都在用。这些才是中国的基本盘。对比那艘老船,谁把控了主动,一目了然。
菲律宾的小马科斯政府这阵子经常有动作,要和美军合作,喊着不怕事。可其实,他心里没底。
7月底时,特朗普在美国见小马科斯。特朗普面色轻松,说不介意菲律宾和中国交往,还说跟中国处得不错。镜头里,小马科斯的表情很难说,像是有话没办法讲出来。
美国要的是什么?美国想要看到南海这更乱一些,这样就能推自己的计划。美国的盟友看美国的脸色,买美国的武器,美国不用自己上场。菲律宾被当成一个棋子,一步能走就走,一步不能走就换一个。
中国让菲律宾送点补给,表面上给了面子,但有底线,不能带那种能让军舰结实的材料。菲律宾能换人、送吃的,但不能有加固。美国说话不帮到底,菲律宾只能左右为难。
局势就是这样,时间往前,什么都在变化。中国在这里经济影响力最大,海上的控制也最大,一直有两个字在指导——等待。等得越久,优势越明显。美国和菲律宾,各自心里的算盘总会慢慢暴露。
有时候特朗普公开插话,南海的事又多了波折。他不是真的站在谁那边,说一句话的目的只是想让菲方有更多动作,南海就不会静下来。
中国舰船在仁爱礁附近有24艘,有海警的,有渔民的,还有些民兵的,摆成好几层。空中还有直升机和无人机,转着圈看着。这样一来,菲律宾的行动也有限。不是想干啥就干啥。
中国点头让补给,是因为人道主义。这个说清楚了。要提前说、要查过,不能带违禁东西,光送补给能通过。中国一直看重南海,守这片海,是底线,也是责任。
补给这一次,说穿了只是个例子。这里的事牵扯了很多,既有美国、也有东南亚的利益,又有海上的生意和货物,这不是一条船的事,更不是一两个国家的矛盾。
中国不急着出手,不靠一时的冲动。用自己的方式,看着局势,慢慢推进。胆大地去争一时,未必长久。一步步,一点点,把全局牢牢的拿在手里。南海的变化,也不会只靠一艘停了二十多年的船。
新闻报上会有说,“菲律宾挑战中国底线”,但自信不是嘴上说的,是靠行动。风不大的时候可以等,局势躁动的时候可以看。南海没那么简单。
新闻的头条换来换去,但一句话放在那里,中国说的能算,看的到底有几分。美国说的、菲律宾说的,和现场比起来,不是一码事。南海的事,还得慢慢看下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