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美国或损失数十亿!阿根廷取消出口关税,10艘船已出发,运着大豆前往中国
据参考消息报道,2025年9月22日,阿根廷政府宣布一项举措:暂时取消包括大豆在内的谷物出口税。这一政策调整无疑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购买阿根廷大豆的绝佳机会。阿根廷作为全球主要的大豆生产国之一,长期以来大豆的出口税高达26%,而取消这一税收让阿根廷的大豆在全球市场上具备了更强的价格竞争力。此时,中国买家迅速抓住机会,向阿根廷订购了至少10船大豆。每船大豆约为6.5万吨,预计11月会发运。交易员和市场分析人士表示,这一数量有可能会更大,可能会达到15船。这一切表明,中国正在加大对阿根廷大豆的采购力度,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和明年春季做准备。
与此同时,阿根廷的大豆价格低廉,进一步吸引了中国的采购兴趣。以阿根廷的大豆价格为例,它比美国大豆便宜20%。在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背景下,中国的农业和粮食安全,显然是做出这一采购决策的关键驱动力。并且,这一切都发生在美国大豆依旧面临价格高企和关税的窘境之时。
美国总统特朗普从第一任期开始,就把农业问题作为推动美国对华贸易谈判的关键之一。在2018年和2019年,中美贸易战硝烟四起,美国大豆便成了美国的战略性“筹码”。特朗普亲自多次出面,呼吁中国增加采购美国大豆,以此来缓解美国的贸易逆差。在他看来,改善美国农民的经济状况,不仅能带来经济好处,还能在选举中收获支持。
但是,特朗普的这一期望在实际操作中碰壁。自2025年2月以来,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中国全面暂停了对美国大豆的采购。这直接导致美国农业面临巨大损失。以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对华出口大豆的总量几乎为零,而去年这一数字还超过2200万吨。由于失去中国这一最大买家,美国大豆的销售市场急剧萎缩。在国内,农民们甚至面临着“种一亩亏一亩”的窘境。美国大豆协会警告,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可能导致美国农业损失高达40亿美元,而更广泛的产业影响将达到180亿美元。
随着大豆收获季节的到来,几乎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中国买家会恢复从美国采购大豆。与此同时,其他大豆消费大国,如印度和欧盟,虽然也有所采购,但他们的需求量远不能弥补中国的空缺。美国的大豆价格依旧徘徊在五年来的最低点,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反应剧烈,价格被压制得越来越低。
此外,特朗普仍然坚持他的强硬立场,认为美国农民生产的“最优质”大豆应该得到更多中国订单的青睐。他还呼吁中方在未来三个月内增加大豆采购量三倍以上,声称自己能够确保这些订单的顺利完成。但事实上,特朗普的这一“带货”方式并未能真正解决问题。尽管他希望通过与中方的谈判来达成这一目标,但中国的大豆采购已无关政治和外交,而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价格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中国这一举动的背后,充满了对粮食安全的深思熟虑。长期以来,中国在粮食供应方面过于依赖美国,尤其是大豆这一重要农产品。然而,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让中国意识到,这样的供应链并不稳定,面临着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
正因为如此,中国开始采取多元化采购策略,将大豆的供应来源扩展至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这些国家不仅生产大豆量大,而且在对中国的供应上,没有复杂的地缘政治矛盾。正如当前这一形势所展现的,阿根廷取消出口税让其大豆成为了中国的首选。
面对这种局面,特朗普和美国农民的压力越来越大。当前,美国大豆产业的困境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解决,而特朗普政府能做的,也只是“带货”喊话和承诺补贴。这显然无法在短期内改变中国市场的采购决策。从中方的角度来看,当前的采购决策完全是基于市场需求和粮食安全的考量,而非对美国政治的反应。事实上,中国的多元化供应链不仅仅是一种应急反应,更是长远战略的布局。无论是阿根廷,还是巴西,都是对美国供应链依赖的有效替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