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破格提拔成湖北省委书记,秘书和他一同上任,到了才知道职务
湖北的省委班子里突然多了个新名字,你要说换人其实也正常,但这一次确实有点反常。没啥铺垫,银行的分行长一下子变成了“老大”,身边同事都没明白咋回事——你说在办公室里传小话,谁料这事是连当事人自己都一头雾水。他是真没想到自己会成了书记。说起来,关广富的故事里,总是横插着点意外,也挺像我们身边的人,起起伏伏,命运常绕个弯。关广富,黑龙江人,三十年代出生的那代人,大多心里有股硬气。他刚成年那会儿,东北还是一片动荡,老百姓都琢磨着怎么过活,他却踩着那个节骨眼进了革命队伍。那时他不过十七八岁,算是赶上历史的浪潮,被带着一头闯进来了。后来解放战争快收尾了,东北天还没静稳,他就被调去了湖北。插一嘴,那年南下,其实算是“流动人口”——很多人坐着闷罐车,随大部队南下,关广富也不例外。湖北对他而言是新地方,但很快就扎下了根。
五六十年代嘛,干部们岗位变动是很平常的。关广富做财政,一开始只是个小处长,日常就和报表、账簿打交道。别看财政厅名头不小,平时其实挺清苦。一年到头,忙着琢磨怎么让大伙吃饱穿暖。听过一个老同事说,关广富到处钻研业务,白天忙了晚上还抱着书琢磨,有几年还报名了湖北大学函授班补了个专业课。他那阵头发还黑,身板儿也硬朗,办公室里能一口气讲十来个财经政策,边说边翻旧资料,别人都服气。
命运有时候撒手就是个冷门。七十年代初,他被调到人民银行湖北分行做副行长,你要说是升官也行——但在当时,银行并不像现在这么风光。机关里头私下是有点调侃,银行是“冷衙门”,说句实在的,很多人觉得是“干不起来的大号”。关广富却偏不认命。他一进门,没想着混日子,每天四点前办公室的灯都舍不得关,老同事总是打趣他:你是不是归乡养老来了?
但人在见了世面后,读了账本,又不甘平庸,心里总想着有点自己的事儿。关广富算是那种人。他刚上一年,省里头就开始讨论农村金融改革,城市银行也有点小动作。他是那种“只要你肯干,门总有办法开得更大”的性格,跑了不少农村,把金融的点子撒到田野里。那会儿大家还怕花钱,银行业务推不动,他就和农民唠嗑,跑给乡干部看业务,慢慢敲开了省里头的名声。湖北的金融后来出了好几个全国典型,其实都和他拉的头阵有关。有次他在银行会议上拍桌子,说:“咱不能光给自己发工资,也要让老百姓的钱活起来!”下面的人一开始笑,后来都真信了。
八十年代,时代风吹得猛,改革开放让很多人一下子“新鲜”起来。关广富也就赶上了一个大转弯。银行的地位一夜之间翻了身,他也顺势成了分行行长,其实这一段的故事才有点意思:你可以说,是机会等到了人。那几年,全国都在抓经济,湖北压力也大,他却老说“总得有人当头炮”。省政府有次开会,说银行系统谁能弄点新花样,关广富半夜把一摞材料拍在桌上,说他有法子。结果弄出了湖北农村信用社的第一批试点,农民们第一次在家门口存上了钱。那些年,他一天能跑仨县,鞋都磨出洞。
说来也是巧,一入八十年代,他在武汉家里收到通知,说要去北京开会。出发前,家里人还嘀咕:是不是升官调动?省里八卦早散了,说关广富可能当副省长,分管经济。结果到了北京,同事又提了个新消息,北京总行看上他了,开口就是副行长。这下麻烦,湖北这边夫人和孩子都舍不得武汉,北京那边事业又大。关广富后来和秘书开玩笑,说:“要不是家里人说武汉的热干面好吃,我还真得犹豫。”
命运就爱开玩笑。还没等他在北京把两处工作地点想明白,秘书接了个电话,直接拍板,让他火速回武汉。秘书当时心里头也打鼓:这事不会只升个副省长吧?两人一路上心里都悬着。等到火车入站,关广富还没反应过来,书记的位置就这样“落到了头上”。那种感觉,大约就是,家里人做了道菜,味道没想到那么重。
再后来,关广富就在湖北手握大权。他这一坐就是十二年,说起来,湖北那些年真是起了风浪,经济再起步、城市化慢慢推进。他还是原来那个样子,平日里穿布衫,办公室里只见一张画案。大事小事都亲自抓,底下干部有事爱找他唠嗑,说书记没架子。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陪一个项目负责人到地级市,临午饭,非要去吃路边摊,旁人都忘了他是省委书记。其实他夫人后来说,关广富最怕别人敬酒,因为他怕丢了话头,没办法做好每一件事。
人生后半场就像掉头过桥。2002年关广富卸任,人就安静了下来,住在武汉老城区。手上却没闲着,开始学画,水墨、油画都早试过。老干部退休学画像是“退休标配”,但他是真的动心。后来出的画册倒也是真漂亮,卷首题字是:“人生如画,点滴是福。”画展办了好几场,还常把作品拿去做慈善,省里同事都感慨,说书记老了心更细了。
2016年,关广富走了,享年八十五。家里人说他走前一直念叨,丧事别太铺张,“一切从简”。到底,那种东北人的硬气一直没变,各种仪式能省则省。他一生跌宕,最后的告别却很平淡。
有时候想,关广富这一辈子其实挺像我们身边的某些“普通人”:历经风雨,心里总有一股倔劲。他没刻意张扬,也没回避过委屈和艰难。人生的路有时候就是如此——你不知道下一站会是什么,但只要守着心里的信念,哪怕风浪起,终究会有水落石出的时候。不知道关广富走那一天,有没有想过,百姓记住的从来不是你坐了多少张大椅子,而是你有没有真的做了点实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