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介入、家族起诉!宗馥莉辞职背后,娃哈哈股权暗战升级
本月10号晚上,娃哈哈官宣了个大消息:宗馥莉辞了法人代表、董事长这些职,就剩个第二大股东的身份。算下来,她正式当董事长才1年14天,这屁股还没坐热呢,怎么就辞了?明面上说,是要专心搞自己的品牌“娃小宗”,可稍微了解内情的都知道,这一年多里她麻烦就没断过,把娃哈哈的东西往自己的宏胜集团挪,引了员工起诉;同父异母的弟妹又告她要分21亿信托,香港法院还冻了她18亿资产;现在推“娃小宗”,经销商又说99%的人不买账。我平时跟快消行业的人聊得多,这么密集的麻烦堆一块儿,换谁都难顶。
1年14天的“麻烦连环套”:从资产转移到经销商反水宗馥莉想把娃哈哈攥在手里,从2024年2月她爸宗庆后走了之后就看得明明白白,她在娃哈哈只占29.4%的股份,不是绝对控股,就想着把核心资产往自己100%说了算的宏胜集团挪,换了一大批管理层,关键岗位全是宏胜的人,连不少娃哈哈的子公司,背后都冒出了个叫杜建英的人(后来才知道跟宗庆后有海外子女)。
说实话,这种操作太急了,2024年7月就有人写匿名信举报,说她这么干不合理;9月更热闹,好多员工直接起诉娃哈哈,说她把公司资源往自己口袋里转。本来老员工对她就没多少认同感,这么一搞,内部先乱了。
这边内部没理顺,家族里又出事了,2025年7月,她同父异母的三个弟妹直接在香港和杭州起诉她,要分21亿美元的信托钱。香港法院也没向着她,驳回了她的上诉,还把18亿资产冻了,要求她把账户信息全交出来。你想啊,她本来持股就少,这要是真分出去一部分,以后在娃哈哈更没话语权了。
最头疼的还是经销商,宗馥莉想推“娃小宗”,其实也是没办法,娃哈哈的商标一直没理清,她想把商标转到自己能掌控的公司,结果被舆论拦下来了,只能另起炉灶。可经销商不买账啊,我认识个跟娃哈哈合作20年的经销商,他说:“我们卖娃哈哈的水、AD钙奶,靠的就是这牌子的国民度,换个‘娃小宗’,谁知道是啥?还得先掏280万进货加市场费,这风险太大了。”后来更有经销商直接放话,99%的人不会签“娃小宗”的协议。
国资出手:从“隐身”到“管事儿”,怕的是娃哈哈失控娃哈哈里还有个不能忽视的角色,国资,杭州市上城区文商旅集团占了46%的股份,是最大的股东。以前宗庆后在的时候,国资基本不管事,就当个“隐形投资人”,哪怕2022年的时候,娃哈哈体外公司的利润是国资所在集团的254倍,国资也没说啥,毕竟娃哈哈是地方龙头,能带动就业,稳定比分红重要。
可宗馥莉这么一折腾,国资坐不住了,2024年7月她第一次辞职的时候,国资还说“不知情,在核实”,态度挺模糊;到了2025年家族诉讼之后,国资直接成立了专班,说要介入处理。为啥变这么快?其实就是怕娃哈哈失控。
国资怕啥,一是她关停了18家工厂,把业务往宏胜转,搞出了“代工门”,影响产业链稳定;二是股权越变越乱,万一她弟妹胜诉,股份更分散,公司没法好好经营;三是她推“娃小宗”,万一搞砸了,娃哈哈可能就成个空壳子,到时候几万员工的就业、地方的产业稳定都受影响。国资要的是“稳”,宗馥莉的操作全是“险”,这肯定不能忍。
现在还有个没解决的麻烦,职工股,娃哈哈有24.6%的股份在职工持股会手里,2018年宗庆后想把这些股份回购成干股(只分红不持股),当时没人反对,可宗庆后一走,好多退休员工又反悔了,想通过法律把股份要回来。这24.6%的股份要是真闹起来,娃哈哈的股权会更乱,以后做决策更难。
宗馥莉辞的是职,没解的是娃哈哈的“治理困局”宗馥莉辞职,看着是她主动放手,其实更像是被一堆麻烦逼的妥协,她想靠宏胜系掌控局面,却没考虑老员工的感受;想靠“娃小宗”打开新局,却没摸清经销商的顾虑;更没料到国资会从不管事变成主动介入。
说到底,娃哈哈现在的问题不是“谁当董事长”,而是“怎么平衡各方利益”,它早就不是宗家一家的公司了,里面有国资的股份、员工的期待、经销商的依赖,任何一方不满意,都会出乱子。
这场风波对其他民企接班也是个提醒: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就不是“家里的私事”了,光想着自己掌控,忽略了其他人的利益,再大的盘子也可能出问题。娃哈哈的故事还没结束,接下来国资怎么理顺股权、“娃小宗”能不能活下去,都得慢慢看,但有一点能肯定,想靠以前的“家族式管理”把娃哈哈带好,肯定行不通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