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 发表于 2025-10-14 00:00

上海究竟何时入秋?“中气爱”告诉你→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axegupay5k/fad6195510b34de79267623f0890a7a7~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0983337&x-signature=6YgNj7rHeqP31A8tKXyTMhBT6z8%3D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
等等,我的桂花在哪里??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bb10a60e48cf437eac694cf71049f34d~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0983337&x-signature=YRMFw3fuaONHqidk%2BBXSZ2maSfs%3D


持续的高温天气
让上海的花花们乱了套
也让“上海夏天超过150天”
这一话题登上热搜
引发大家共同的困惑——
“上海的秋天,到底在哪里?”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96db2662c5dc4639b345ca74595a3bf0~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0983337&x-signature=OiXryNpOZdc3dN14SlBsMoyafhQ%3D


魔性的天气
不仅“魔都”有
北方秋雨连下一个月的同时
南方出现连续37-38℃高温
多个台风更是轮番轰炸华南F3
直到10月还不停歇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3118ffaa692f445da943188ce3a4ba87~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0983337&x-signature=he5XM2h8WRafRcPIsGGH2kxp6Ro%3D


全国各地的网友不禁发问
今年的天气到底怎么了?


乱套的天气
也让气象科普走进更多人的视线
“中国气象爱好者”
(简称:“中气爱”)
正是其中之一


这个由复旦学子担任联合主创的团队
以专业及时的科学分析
搭配易懂又有梗的文案
通过“中国气象爱好者”
“中气爱怎么说”“科普航”三个账号
在全平台收获近3000万粉丝
让大气科学广为人知


今年的天气怎么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06756a6dd46c4d74989f16545e40208d~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0983337&x-signature=OZS0GxC55WcAMauvdA%2FoxYke6%2F8%3D


针对网友们的困惑,“科普航”账号近日发布了一条名为《气候乱套了 接下来会更乱吗?》的视频。该视频凭借专业的气象模型、丰富的实拍素材及生动的文案讲解,一经发布便受到了广泛关注,仅抖音平台点赞量就已突破96万,播放量超过5500万。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dd3f1e25bbae467c969b3acf7ba79345~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0983337&x-signature=%2FibiXM%2FXi7cilBoTffiCZbyRngs%3D


“这一切气候异常都跟错配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关,核心就在于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偏强。”“中气爱”联合主创、大气与海洋科学系2023级直博生傅正航介绍,常年10月,副高本来南撤到华南地区并进一步退入南海,但今年10月,副高非但不南退,而且还要和盛夏一样北上,偏离正常轨道1000多公里,导致气象乱套。


“我们之前都是从一个很细的点切入,比如北方降雨、南方台风。那天晚上,我就想能不能把这些合起来,讲一下今年秋天气候异常情况及背后的原因。”傅正航回忆,当时自己正在国外交流学习,有了灵感之后迅速写下文案,进行剪辑,北京时间凌晨就发了,“因为我不想做‘预制’视频,不管什么时间我们都立即发掉,没想到一发出来效果很好。”


及时回应大众关切,也成为“中气爱”吸粉的重要原因。从确定选题、选定素材,到撰写文案、制作视频,傅正航已练就最快三小时“丝滑”出稿的能力。他说,所有这些技术能力,无论是模型代码,还是视频剪辑,都是从五年前加入“中气爱”开始做科普后培养起来的。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e2b72bb2ff68400495ecb27c6e8d4feb~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0983337&x-signature=MiCs9dddRuwlurXbXFDZ81FWft4%3D“中气爱”联合主创参加科学探索奖&企鹅科普视频颁奖典礼


作为以气象、地学领域内容为特色的科普团队,“中气爱”目前为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普大使,还是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员,团队成员以理工科大学生为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7753a25d7f354053872f4174db52ffce~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0983337&x-signature=6sP4VnjKWvF70FLQAKCS4PliLm8%3D傅正航在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普教育主题沙龙作分享报告


团队历史可以追溯到2002年前后。团队早期成员在上海台风所开设的“台风论坛”上讨论、发帖、做内容创作。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群爱好者不再满足于论坛交流,而是积极拥抱新媒体,打造出以气象和整个地球科学等领域内容为核心特色的科普传播矩阵,覆盖微信、微博、B站、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完成从线上兴趣社群到专业科普品牌的蜕变。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732eb942cd714900b3061c1b5559e935~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0983337&x-signature=7SGP%2B8sBYzaWtcVR%2F643rdk5WVM%3D


“我们做这些的内生动力,就是对天气现象天然的、强烈的、持久的兴趣。”傅正航说,为了“追风”,团队成员曾去广东惠州双月湾追击台风“海马”,去上海滴水湖、舟山去追击台风“烟花”,去海南海口、广东徐闻追击超强台风“摩羯”,去江门、香港追击超强台风“桦加沙”,赴湛江东海岛追击强台风“麦德姆”等。为了“追风”方便,他们还开发了线上的数据展示系统“东风波”,大家平时看到的很多数值分析图、台风集合路径图都是出自这个平台。


冷知识成为热梗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7fb94d6d76f64c50bb50a40fbea5b448~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0983337&x-signature=vrbsRJM2GtFT4kJsguB6%2BmPKzRY%3D


“气象是贴近生活的,但也是晦涩枯燥的。”傅正航说,“所以我们在表达的时候,特别注意学术语言、业务语言和媒体语言之间的区别,争取把三者融合,形成既科学、又有趣的科普语言。”正如“中气爱怎么说”首页的自我介绍所写,有趣、有料、独到、专业,正是团队追求的目标。


在做短视频科普之前,“中气爱”已积累了大量内容,包括长篇科普文章、科研论文、短图文等,涵盖大气科学各分支。“起初我们做横屏视频,信息量大、知识点密集,但有观众反馈听不懂且不习惯横屏。于是我们推出两个新号:‘中气爱怎么说’和‘科普航’,两者均为竖屏、单一故事线。”“中气爱怎么说”延续“中国气象爱好者”的风格,讲实时天气;“科普航”是泛地理科普,除天气外,还讲相关科学现象、知识及科研题材。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4c15e03641154a468fc00be302585e4c~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0983337&x-signature=BsHAC6h%2ByRJ8wy%2F25wWultwxs84%3D
从“科”到“普”,如何让科学变得易懂,对于科普团队来说是一大挑战。在介绍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引发的高温时,傅正航与团队曾感到犯难,“台风的三维结构,是台风眼下沉、核心区底层辐合上升,外围区底层辐散下沉,所以辐散下沉区会有高温天气。之前我们这么说的时候,大部分观众是听不懂的。”


后来,通过不断找类比对象,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相对贴切的比喻,那就是空调外机。“如果把台风比作空调,那么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就好像空调外机,是排台风废气用的,吹出来的风是热热的。这样一来,科学性有了,大家还一下子都理解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da8431157c4c4839a04fbf59a89cdc43~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0983337&x-signature=pM32OVHsgiveKz%2FDJMC%2FrfdJCcg%3D


除了“空调外机”成为当时的热梗,“各种东西”也成为“中气爱”与网友之间的又一默契。为表达处于临界的混合型降水状态,如雨、雨夹雪、冰粒、霰等,“中气爱”选择用“各种东西”一词,指代这一系列现象,被很多网友所熟知。


在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到来的时候,“中气爱”将“摩羯”的整个“生命史”做成了故事合集,其中诸如“请你不要再卷了”“大事不妙”“超级卷王”“除名预定”等趣味描写,受到大量点赞。以“中气爱怎么说”账号为例,台风“摩羯”的相关内容一共23期,获得1.2亿播放,涨粉20万。


科研与科普互相反哺


作为复旦“卓博计划”直博生,傅正航在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周文教授课题组开展极端天气气候动力学方向的研究。今年10月,他远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所进行访学,跟随自己的国际导师Shang-Ping Xie继续研究博士论文课题,同时开展博士生国自然项目。


他认为,在复旦读本科期间,丰富的野外实践机会,如出海科考、前往冰岛科考、在西北上课以及参与交流访学等,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d4424f06fbe146fb9d6e870ab266ac06~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0983337&x-signature=ROyPUs5u0SZNbSVVtXO3qOIpoDo%3D


在科普的过程中产生科研灵感,在科研的过程中实现对科普的反哺,正是他在科研与科普之间找到的平衡。自他加入“中气爱”团队后,他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了台风群发、热浪这两个课题,本科毕业论文就是关于热浪的,其中部分成果已经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中气爱”团队和“风羽”一起航拍的干旱摄影作品入选了当期封面),台风群发的部分成果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上,“我的导师周文老师鼓励博士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用好奇心驱动的方式做研究。”


团队成员中,像傅正航这样将爱好发展为专业、并用专业反哺科普的成员并非个例。高中时便是“台风论坛”的常客、2013年读大学时正式加入“中气爱”的大气与海洋科学系2020级博士生梁涵洲,2025年刚加入、高中时期就曾实地“追风”的大气与海洋科学系2025级本科生郭曜弘无一例外都是早早对气象有浓厚兴趣,并在大学阶段将热爱延续为专业方向。


“我已经是‘中气爱’的多年老粉了!”郭曜弘自豪地表示。作为团队新人,他期待“服务更多的人,同时向前辈们学习更多气象领域科研前沿的新知识、新成果与新理论。”目前,傅正航、梁涵洲和郭曜弘共同运营科普平台“中气爱科技新知” 公众号,内容聚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展,兼具学术性与科普性。


在极端天气频发的今天,官方预报之外,公众渴望获得及时、易懂且专业的补充解读。“‘中气爱’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反应比较快,”梁涵洲说,“对于某些突发性的极端天气,我们能迅速进行解读和说明,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bf143cf89c214d6d990f4ea304e5e4a1~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0983337&x-signature=B8GlZguynlSQLGkTfuqjoOXU8Ok%3D


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不仅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还深入到具体的科普实践中。傅正航在运营个人科普号“科普航”时,每当团队需要解析复杂的天气现象,他都会与梁涵洲等人共同讨论,共同研判如何进行既精准又通俗易懂的解读。


例如,在台风“桦加沙”期间,一则“在窗台摆满气球以削弱台风”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经过专业研判,他们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在实际中作用非常有限。随后,傅正航将这一结论制作成科普视频并发布,获得了数万点赞,有效地回应了公众的关切,同时也提升了团队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和专业形象。


“让大气科学广为人知。”傅正航说,这就是他和团队的目标。


说了这么多
上海究竟何时入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ce0f5ce48d464895bc083f08feb81165~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0983337&x-signature=mnI%2Bk5P9r5ONAfwaXX7uG4vN%2BVw%3D


“新一股实力强劲的冷空气
已经在西伯利亚集结完毕
10月18日前后将抵达上海”
傅正航表示
上海常年入秋时间是10月5日
“今年可能要到这股冷空气南下后了”


你所在的城市
是已秋意渐凉
还是依旧夏日绵长?
欢迎留言区与我们分享~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5ad40895a9de47ff954186b468344988~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0983337&x-signature=EZdcIeH80lgEMbL%2F5DDz3sAY8nQ%3D
组 稿|校融媒体中心
文 字|汪蒙琪 章佩林
图 片|受访者提供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编 辑|张金玉
责 编|叶鹂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究竟何时入秋?“中气爱”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