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同意了,中方定下反恐标准,港口遇袭后,耿爽甩出两纸公约
中美关系出现新迹象,外国学者认定中美有望合作,发生了什么事?此事又有什么意义呢?日前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第80届联大六委“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的措施”议题下发声,道出了当前恐怖主义活动蔓延升级,国际反恐形势更加严峻复杂的真相,更为此提出了三点主张:第一,坚持统一标准,凝聚国际反恐合力。第二,坚持国际法治,完善反恐法律框架。第三,坚持系统观念,打好国际反恐组合拳。
期间我发言人当场甩出《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全面公约》和《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强调中国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并点名了“东伊运”作为安理会列名的国际恐怖组织,曾在中国境内制造多起恐怖袭击的事实。基于此,中方呼吁各方采取有效行动,共同打击并铲除“东伊运”等恐怖势力,尤其是要将“俾路支解放武装”及其“马吉德旅”列入制裁名单。
可能在这里,很多朋友会很意外,因为一直以来,认定恐怖分子并主张发起打击或者制裁这种事情,似乎西方干的比较多。事实上,反恐是全球多国一项重大战略,只不过中国不同于西方某些国家,不会动不动就将这一口号拿出来并服务于自己铲除异己、追求霸权的野心而已。
对中国而言,认定恐怖组织是非常慎重的事情,就拿这次中方点名的“俾路支解放武装”来说,其实是活跃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各路“俾路支武装”其中之一,它们曾屡屡在巴基斯坦境内制造恐怖袭击,就连中方在当地投资的项目都曾遭遇袭击,比如瓜达尔港项目。这些事态严重影响到了中国公民以及相关投资项目在当地的安全,也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造成了负面影响。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方代表甩出两纸公约并提出三点反恐主张。有意思的是,眼看着中方定下反恐标准,国外却有学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中美其实有合作空间。为什么这么说呢?
事实上,在今年8月,美国国务院已经认定“俾路支解放武装”及其分支“马吉德旅”为“外国恐怖组织”。客观来讲,中美反恐的初衷是存在差异的,中国反恐是为了确保相关地区的安定和和平;美国在本世纪初事实上是将反恐作为自己称霸全球的手段之一,随着美国意识到它们侵略阿富汗野心已经无法得逞,加上它们将战略重点用于针对中俄,因此美方已经放弃了“反恐战争”战略,将核心对外战略改为“大国博弈”。
说来也是讽刺,事实上特朗普同意认定“俾路支解放武装”为恐怖组织,并不是因为他不喜欢“俾路支解放武装”,如果是在过去,他可能还会非常喜欢这一恐怖组织,因为该恐怖组织对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港口项目构成重大威胁。但是今年5月的印巴空战给美国政府对外战略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美国从印军的战败中看穿了印度华而不实的真相,自那以后,美国对印度的重视程度明显降低。
也就在这个时候,巴基斯坦开始发力寻求和美国加强合作关系,其实也就在这次美国认定“俾路支解放武装”为“外国恐怖组织”之际,美巴刚达成协议不久。所以不同于中国,美国在恐怖分子的认定上,原因就不单纯。
但尽管如此,中美依然能够在反恐一事上通力协作,比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研究员巴斯特就表示,美国将“俾路支解放武装”列为恐怖组织“为中国与美国通过巴基斯坦开展反恐合作打开了一扇窗口”。他还强调,尽管中美在地缘政治上存在分歧,但仍然可以在一些共同利益领域进行合作。因此,只要特朗普能够把握好这次机会,大力推动中美反恐合作,中美两国在当下和未来仍将大有可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