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4 06:54

娃哈哈15年老员工亲述:宗馥莉辞职后,福利少700,养家咋熬?


十月的杭州风里裹着潮气,吹得车间窗户缝呜呜响。我站在瓶装水流水线旁,手里攥着刚打出来的工资条,指尖把纸边捏得发皱——数字比上个月又少了近七百,扣掉社保和房贷,剩下的刚够给老人买半个月的降压药。工牌挂在胸前晃悠,“娃哈哈”三个字的漆皮早被汗水浸得发白,边缘那道十五年前被流水线齿轮蹭出的划痕,现在摸起来倒比字还清晰。

上周三中午去食堂打饭,隔壁班组的老赵端着餐盘凑过来,声音压得能盖过食堂的排风扇:“听说没?宗馥莉辞了。”我手里的筷子“当啷”掉在餐盘里,菜汤溅到工装裤上,我都没顾上擦。网上早吵翻了天,有人说她是赌气走的,有人说公司要变天,可我们这些守着机器的人,关心的不是谁当老板,是这个月的绩效能不能发全,年底那笔盼了半年的分红还能不能有。


我还记得刚进娃哈哈那年,带我的师傅姓李,五十多岁,手上全是老茧。他把工牌递给我的时候说:“这牌子你得好好留着,娃哈哈的名头硬,跟着干,以后娶媳妇、养娃都不用愁。”那时候车间是真忙,机器从早转到晚,订单排到三个月后,连喝水都得跑着去。宗庆后董事长常来车间,每次都拎着红色的红包,挨个儿跟我们握手,掌心的温度能透过手套传过来。有一年我妈突发脑梗,住院费差三万多,我蹲在更衣室掉眼泪,李师傅把这事往上报了,没过两天行政部就来人送了补助,还帮我联系了市医院的专家号。那时候我总觉得,在这儿干活不是打工,是在一个大家子里过日子,心里踏实得很。

可这份踏实,从宗馥莉上任后就慢慢散了。去年底那场动静,现在想起来我还手心发紧。她刚接过来没几个月,就把宗董留下的三个副总全换了,新上来的人穿着笔挺的西装,进车间都不戴安全帽,后来才听人说,都是她宏胜集团的。紧接着就有风声传,要把销售和研发的合同转到宏胜去——我们这些老员工心里都门清,合同一转,十几年攒下的工龄、年底的分红,说不定就全不算数了。


那段时间我们班组十二个人,午休时总凑在车间角落的工具箱旁商量。小王才三十出头,夜里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算自己的公积金;老李五十多了,说“我这年纪再找工作,人家都嫌我手脚慢”;张姐收拾东西走的那天,塞给我一包她老家的绿茶,眼圈红红的:“老郑,我熬不起了,万一真转合同,我这十年不就白干了?”最后小王去了隔壁的饮料厂,老李回了老家开小卖部,剩下的九个人,每次开会都盼着能有个准信,可等来的不是“再等等”,就是“按新规定来”,连组长说话都变得小心翼翼。

其实宗馥莉不是第一次要走,去年七月就有消息传出来,后来不知道怎么又压下去了。这次是真辞了,还是行政部的小张跟我透的底,说问题出在商标上。今年二月的时候,公司还大张旗鼓地说要转商标,我当时跟同事说“这是要稳了”,结果到了五月,又说“还在备案”。后来才从老吴那儿听说,按公开股权结构,这事儿得好几方点头,少一个都不行。宗董在的时候,凭着威望还能把人拢到一块儿,他一走,谁都有自己的主意,这事就卡壳了。


可她也没闲着。今年年初,有同事在商标网上查到,宏胜悄悄注册了一堆“娃小宗”的商标,从饮料到预制菜都有,还说要年销三百亿——这数儿,快赶上娃哈哈现在八成的营收了。更有意思的是她叔叔宗泽后,也搞了个“娃小智”,在公众号上写当年给宗董送技术的事,字里行间都是火气。十月十号晚上,宗馥莉刚宣布辞职,第二天“娃小智”就开了招商会。老吴发微信给我,说现场摆的AD钙奶、矿泉水跟我们的几乎一样,就瓶盖多了个小标签,还说“买十万就能拿代理”,两百多个经销商围着问,工作人员只含糊说“配方升级”,这话听着就玄乎。

宗馥莉的管理方式跟宗董差太远了。以前夏天车间里每天都有冰镇绿豆汤,行政部的人推着小推车送过来,每人一碗;冬天发厚羽绒服,袖口还绣着“娃哈哈”的小字。现在绿豆汤没了,换成茶水间的常温自来水,KPI却加了不少——要求每小时多装二十箱,稍微慢一点,组长的对讲机就响个不停。有一次我因为机器卡瓶晚了十分钟,月底绩效就扣了五百,组长跟我说“这是新规定,谁都不能例外”,我看着他,想起以前他还帮我替过班,现在却生分了。


市场也跟着掉链子。第三方监测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东区的AD钙奶销量跌了不少,纯净水的市场份额也往下滑。车间里最明显,以前机器转得快,金属护栏上总沾着水珠,擦都擦不及;现在机器慢了,我们连擦护栏的时间都有了,擦三遍都没擦干净,心里也跟着发闷。我摸了摸流水线旁的传送带,上面还留着上批瓶装水的压痕,想起以前忙的时候,传送带热得能烫到手,现在只觉得凉。

前几天公司把“Hi娃哈哈”系统里的宏胜协同模块撤了,又换回老架构,可根本问题没解决。我跟老李打电话,他说老家小卖部进了“娃小智”的矿泉水,比我们的便宜五毛钱,村里人都买那个。我听了没说话,挂了电话看着窗外,车间对面的老梧桐树叶子都黄了,落得满地都是,就像我们这些老员工的心思,乱得很。

我摸了摸工牌上磨平的字,想起刚入职那年李师傅说的话,心里空落落的。干了十五年,从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干到四十出头,我把最好的日子都耗在了这儿,现在却不知道明天该往哪儿走。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感受——守着一件干了半辈子的事,突然就没了方向。要是你们遇到这种情况,会接着熬还是换条路走?评论区里跟我聊聊呗,我想听听你们的主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娃哈哈15年老员工亲述:宗馥莉辞职后,福利少700,养家咋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