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4 18:03

宁波一特斯拉销售员试驾展示车辆功能撞上桥墩,致车内4名客户受伤?回应:店长在处理

试驾本是潜在消费者近距离感受车辆性能的安全体验环节,然而 10 月 3 日发生在宁波鄞州区的一起特斯拉试驾事故,却让这场体验沦为意外惊魂。这起由销售员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不仅造成 4 人受伤的惨痛结果,更将新能源汽车试驾环节的安全隐患推向公众视野。
事故现场:弯道加速后的失控瞬间

10 月 3 日的宁波鄞州区金谷南路,午间的阳光透过稀疏的行道树洒在路面,往来车辆按常规节奏行驶。特斯拉官方组织的试驾活动正在进行,一辆黑色特斯拉试驾车沿着金谷南路平稳行驶,车内坐着 1 名销售员和 3 名参与试驾的客户,后排两位女士正专注听着销售员对车辆功能的讲解。
行至一处弯道时,负责驾驶的特斯拉销售员为展示车辆性能,突然启动 “零百加速” 功能。脚踩电门的瞬间,车辆如同被瞬间唤醒的猛兽,强大的推背感让车内人员身体猛地向后贴靠座椅。但在弯道离心力与突然加速的双重作用下,车辆随即偏离正常行驶轨迹,方向盘在销售员手中剧烈晃动,车轮摩擦地面发出刺耳的尖叫。
车内客户下意识发出惊呼,销售员慌乱中猛踩刹车,却据车内当事人事后回忆,“刹车踏板踩下后感觉僵硬,制动效果不明”,车辆仍以较快速度冲向路边。伴随着 “砰” 的一声巨响,车辆狠狠撞上路旁桥墩,巨大的撞击力让车身瞬间变形,安全气囊应声弹出,车内物品散落一地。
路过的市民王女士目睹了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她停下电动车快步上前查看,只见黑色特斯拉的车头已完全塌陷,原本平整的机舱盖被撞击力掀至半空后重重落下,边缘卷成不规则的波浪状,露出内部断裂的管线和变形的车架。车窗玻璃碎裂成蛛网状,部分碎片溅落在桥墩旁的草丛里,地面上留有清晰的轮胎拖痕,延伸至撞击点戛然而止。
“当时车里有人喊疼,后排两个女的好像伤得特别重,脸色发白说不出话。” 王女士回忆,周围很快聚集起十余名路人,有人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有人尝试拉开车门查看情况,还有人用手机拍摄现场照片留存。约 15 分钟后,急救车鸣着警笛赶到现场,医护人员用担架将 4 名伤者依次抬上车,其中两名女士因伤势过重,被医护人员紧急进行简单包扎后迅速送往医院。
网友发布的现场图片显示,事故车辆的驾驶舱严重变形,副驾驶位置的车门已无法正常开启,座椅靠背倾斜角度明显异常。另一张伤者在医院的照片中,两位女士躺在病床上,身上连接着输液管和监护仪器,床头卡片标注着 “多处骨折”“脑震荡待查” 等诊断信息,盖在身上的被子被血迹浸染出深色印记。
伤者境遇与家属的核心诉求
事故发生后,4 名伤者被送往附近医院接受治疗,其中两名女士因肋骨骨折、腰椎损伤等严重伤情住进 ICU 病房,另外两人受轻伤,在普通病房进行观察治疗。据伤者家属透露,重伤的两位女士截至 10 月 13 日仍未脱离危险,每天的治疗费用高达数千元,而特斯拉方面仅在事发当天派工作人员到医院探望过一次,并未明确表态是否垫付医疗费用。
“我爱人只是想好好体验下车子,没想到差点丢了命。” 其中一位重伤女士的丈夫李先生满脸疲惫,他守在 ICU 门外,眼神里满是焦虑。他展示的缴费单显示,仅前三天的抢救费用就超过 3 万元,后续的手术和康复治疗还需要更多资金。李先生多次联系宁波鄞州特斯拉中心,对方仅表示 “会向上级汇报”,始终未给出具体解决方案。
事发后,有知情网友在 “宁波民生 e 点通” 平台留言反映情况,详细描述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并代表伤者家属提出三项核心诉求。诉求内容包括:请求主管部门协调督促特斯拉公司立即承担救治责任,及时垫付必要的医疗费用;请求公安交警部门对销售员在转弯路段进行危险驾驶操作的行为依法调查并认定责任;请求市场监督管理局介入,委托第三方权威鉴定机构对事故车辆进行全面检测,重点核查制动系统、加速系统及电控系统的工作状态,确认是否存在产品质量缺陷。
该网友在留言中特别提及,据车内当事人回忆,车辆失控前除了刹车僵硬,还出现 “加速不受控制” 的情况,这让家属们对车辆本身的安全性产生强烈质疑。“如果只是销售操作不当,我们认栽,但要是车子本身有问题,特斯拉必须给个说法。” 李先生的话语中带着压抑的愤怒。
医院的医护人员透露,两位重伤女士目前仍需依赖呼吸机辅助呼吸,后续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手术,即使康复也可能留下后遗症。“她们的情绪很不稳定,醒来后经常问‘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我们只能尽量安抚。” 负责护理的护士说道。
多方回应:“不便透露” 背后的疑问

10 月 13 日,潇湘晨报记者就事故相关情况致电宁波鄞州特斯拉中心,接线工作人员在查询相关信息后表示,此事目前由店长和涉事销售单独处理,交警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当记者询问伤者当前治疗情况、事故具体原因以及特斯拉方面的处理方案时,该工作人员以 “涉及隐私和未结案” 为由,明确表示不便透露。
记者进一步追问涉事销售员是否具备试驾演示资质、试驾前是否对客户进行过安全培训、事故车辆是否经过赛前安全检查等问题,对方仅重复 “相关情况正在处理中”,随后以 “有其他工作要忙” 为由挂断电话。
随后,记者致电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交通警察大队,负责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已知晓该起事故,但对于事故责任划分、是否已调取行车记录仪数据、是否安排车辆技术鉴定等关键问题,同样以 “具体详情不便透露” 回应,未给出任何有效信息。
这种模糊的回应态度引发伤者家属和网友的不满。李先生表示:“事故已经过去 10 天了,特斯拉连句明确的道歉都没有,每次问都是‘不便透露’,这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吗?”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评论称,“消费者信任品牌才去试驾,出了事却被‘不便透露’打发,特斯拉的售后责任意识太薄弱。”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按照特斯拉常规的试驾流程,试驾前需与客户签署试驾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同时销售人员需向客户讲解安全须知,并在指定路段进行性能演示。其中明确规定,“零百加速” 等极限性能展示需在封闭场地或车流量极少的直线路段进行,禁止在弯道、路口等复杂路况下操作。此次事故中,销售员在弯道展示加速功能,明显违反了试驾操作规范。
试驾安全隐患:并非个例的性能演示事故
事实上,特斯拉因销售演示性能引发的试驾事故并非首次。2022 年 11 月,长春净月特斯拉中心就发生一起类似事故,一名销售员带客户试驾时,为展示 6.9 秒破百的加速性能,在距离门店不足 600 米的转弯处猛踩电门,因避让前方障碍物不及,车辆冲上土坡撞入草丛,导致客户轻微擦伤,车辆前保险杠严重损坏。当时销售曾解释 “车辆有碰撞缓冲区,无需弹出气囊”,引发网友对车辆安全设计的热议。
更严重的案例发生在 2021 年 8 月,浙江义乌一名特斯拉销售员带顾客试驾时,因顾客操作不当导致车辆失控翻车,最终销售员不幸溺水身亡。事后调查显示,当时销售员未对顾客进行充分的操作指导,就允许顾客自行驾驶并尝试加速功能。
不仅特斯拉,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也曾出现类似问题。2025 年 1 月,宁波鄞州区一辆小米 SU7 试驾车在销售演示 “运动 + 模式” 时,与闯红灯的电动自行车相撞,造成骑车人受伤。业内分析认为,这类事故频发的背后,与车企对销售的业绩考核压力密切相关。有网传录音显示,某特斯拉大区总监在内部会议中强调 “业绩数据决定职位存续”,这种高压管理导致部分销售为促成订单,刻意在试驾中通过极限操作展示车辆性能,忽视安全风险。
按照特斯拉公开的试驾协议要求,试驾车辆需提前通过安全检查,销售人员需具备相应资质并履行安全指导义务,试驾活动需在约定的安全路段进行。但多位曾参与特斯拉试驾的消费者表示,实际试驾过程中,销售人员很少主动讲解安全须知,部分人为了展示车辆性能,会主动提出在城市道路演示加速功能。“销售只说‘感受下推背感’,根本没提过这种操作有什么风险。” 一位杭州的消费者回忆道。

目前,宁波鄞州交警部门仍在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车辆是否存在质量问题、销售员的操作违规程度等关键信息尚未公布。伤者家属表示,他们会持续关注事件进展,若特斯拉始终回避责任,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这场因性能演示引发的事故,也让更多人开始思考:新能源汽车的试驾环节,究竟该如何在展示性能与保障安全之间找到平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波一特斯拉销售员试驾展示车辆功能撞上桥墩,致车内4名客户受伤?回应:店长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