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发生脑梗咋回事?提醒:2种食物,早餐时尽量不吃或者少吃
脑梗,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现在很多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突然说话含糊、嘴角歪斜、单侧肢体发麻,一查就是脑梗。看似毫无征兆,其实身体早就埋下了“雷”。
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早餐吃错东西,可能就是引爆脑梗的那根导火索。尤其两类食物,吃得太随意,风险悄悄堆积。
脑梗的表现有时候不那么剧烈,轻的甚至就是手突然拿不住东西,说话舌头打结,或者眼前一黑几秒。这种“短暂停电”背后,常常是脑血管里的血栓在作祟。
血液像河水,正常时流得快又稳,一旦血液变稠、血管变窄,就像河道里堆了淤泥,流不动了,脑供血中断,脑细胞就会一片片坏死。
那为啥中年男性特别容易中招呢?临床上发现,工作压力大、熬夜多、抽烟喝酒的人,血管壁长期处在一种慢性炎症状态。再加上高脂饮食、高盐加工肉类摄入,血脂、血糖、血压三高并发,血管内皮越来越不健康,血液也更容易形成血栓。
这时候只要一个诱因,比如某天早上吃了升糖速度特别快的东西,血流一冲,血栓就可能堵住细小的脑动脉,脑梗就发生了。
临床观察中,有一个细节很扎心。很多第一次脑梗发作的患者,发病当天早餐都吃得很“随意”——不是空腹喝甜豆浆,就是配着油条啃火腿面包。你可能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但这两类食物,正是脑梗的“加速器”。
一是高升糖精制碳水,比如白面包、甜豆浆、蛋糕、油条。这类食物吃下肚,血糖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诱发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尤其早晨本就是人体应激激素分泌高峰期,血液黏稠度偏高,在这种状态下猛吃甜食就像往湍急的河流里扔砖头,血液扰动剧烈,血栓容易被冲出来。
二是高盐高脂的加工肉类,比如火腿肠、培根、午餐肉。研究发现,这类食物含有大量亚硝酸盐、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长期摄入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一旦血管硬了、窄了,就为脑梗创造了“最佳土壤”。你以为是吃得方便,其实是在给血管制造麻烦。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35岁以上男性中,有超过25%存在脑血管供血不足的现象,但能主动就医的不足一半。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在等“那一下”,等到突然倒下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脑梗一旦发作,黄金救治时间只有4.5小时,错过就可能留下不可逆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有意思的是,脑梗并不总是大动脉堵了才发作,越来越多年轻患者出现的是“穿支动脉脑梗”,这种梗塞发生在脑内非常细小的血管中。它们直径只有1毫米左右,用常规体检手段很难提前发现异常。
但临床研究发现,这类患者中糖代谢异常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者占比极高。也就是说,不健康的饮食和代谢问题,是这类脑梗的幕后黑手。
你可能会问,早餐怎么吃才不容易出问题?不复杂,关键是控制血糖负荷和脂肪摄入。一项涉及1.3万人、历时8年的随访研究指出,早餐蛋白质来源以豆制品、鸡蛋为主,血管事件风险能明显下降。
而如果早餐偏向高糖油炸类,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会上升近35%。不是让你什么都不能吃,而是早晨是血管最脆弱的时刻,别拿它开玩笑。
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诱因,就是清晨起床后突然剧烈活动。脑梗高发时段集中在清晨6点到10点,这段时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波动大。临床上不少患者就是起床后一边刷牙一边猛吸烟,或者吃完咸肉包子就急匆匆赶地铁,血管一下子受不了,就出事了。
还有些人觉得自己年轻就无所谓,其实脑梗发病年龄正在明显提前。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近十年40岁以下男性脑梗患者数量几乎翻倍,其中有过半数患有脂代谢紊乱。也就是说,不是老了才会脑梗,是你吃的、熬的、忽略的,正在把风险提前推到30多岁。
一个通俗的医学概念可能有助于你理解脑梗的本质。血管就像家里的水管,血液是水,血脂是水里的油。如果水里油太多,管子老化又有沉积物,那一旦水压发生变化,比如早上突然开阀门,最细的管道最容易堵住。这就是脑梗的发生机制。
所以不是吓你,而是真的值得警惕。尤其是那些早上来不及吃饭,就随便拿点甜饮料或火腿面包对付的人,不是图方便,而是在给血管做减寿操作。你可以如果每天早上都往家里的水管里倒油、扔盐,能撑多久不堵?
如果你已经出现了反复头晕、短暂视力模糊、说话打磕巴、一侧手脚偶尔发麻这些症状,别再拖了,赶紧查查颈动脉、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和糖耐量。别指望熬过去就好了,脑梗不是感冒,它是悄无声息地锁喉。
最后多说一句,不是所有突发脑梗的人都能等到救护车。很多人发病时就在洗手间、在厨房,没人注意,等家人发现已经错过最佳急救时间。所以预防永远比抢救更重要,尤其是清晨的那一口吃进去的东西,别再轻视它。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2.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青年脑梗发病趋势与代谢异常关联分析》.中国卒中杂志.2023年第4期
3.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早餐结构与脑血管事件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4年第2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