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巨头狂揽9万订单!10月6日
这周的新势力车企订单出炉,整体看起来挺热闹的。把这几家放一起看,数据像一面镜子:谁当周抢了风头,一看就明白。鸿蒙智行这一周新增订单超过3.5万,主力就是问界全新M7。国庆那几天,靠假期流量和促销,M7就拿下了1.5万单,占了那周订单的三成左右。这事说明什么?节日正好把想看车的人都聚在一起,产品能对口,销量就能被放大。再说尊界S800,这货定位高、价格上百万,上周卖了800台,虽然不是大头,但这样的高端小单也能稳定贡献收入。把这两款放一起看,鸿蒙这波像是在两端同时发力——既要抢家庭和大众用户,也在保住高端形象,策略上算是有章法的。
零跑的节奏比较稳。连续两周新增订单都在1.7万左右,国庆八天总订单冲到了2.5万。公司气氛能感觉到在冲,创始人朱江明还当着众人喊出了四季度月销要到7万的目标。说话是骨气,也是压力。零跑现在普遍押注两款新车:面向年轻人的Lafa5和旗舰SUV零跑D19。Lafa5要是能把年轻人那套审美和功能对上口味,D19又能在家庭SUV里站住脚,那就不只是喊口号了。现在看,零跑像是在稳扎稳打扩大单品影响力,接下来就看新车能不能按时到位、定价合不合理,交付体系能不能扛起来。
理想这边有点起伏。本周周订单在1.8万出头,主要靠新车型i6在拉动。这款纯电MPV上市后反应很快,24小时内大定就超过2万,按原话来说把公司2025年的产能基本锁掉。这说明市场对大空间电动车确实有需求,消费者下决心也很快。可好消息被老款L系列下滑拉了下来,L系列销量同比掉了36%,旧产品线遇到瓶颈、需要换代的压力很明显。可以看出,理想现在是在靠新品填窟窿,短期数据能被拉上来,但中长期得看它后面怎么布局、产能怎么跟上。
小鹏这周也挺抢眼,周订单跑到2万,拉动点来自MONA M03和新款P7。这两款车不仅自己卖得好,还带着P7+、G6这些兄弟车型一起热了起来,形成联动效应。接下来小鹏会不断推新版本:P7+ Ultra、P7+ 增程版、X9增程版、G6增程版、G9 Ultra等。从这个节奏看,他们在打家族化牌,靠不同版本覆盖更多细分市场,热度靠不断填新型号保持。推新是件好事,但频繁上新也会考验供应链、交付和售后节奏,这条路要走稳不容易。
把眼光往外一拉,会发现几个共同的底层逻辑。国庆假期是个天然的流量窗口,很多人有时间看车、下定,厂家也会集中搞活动、试驾、补贴,短期订单就能被快速放大。再有就是新车的“爆款效应”非常明显,一款对口的新品能在短时间内把数据拉上去,像i6和问界M7就是明显例子。第三点是存量压力:老款如果不更新,销量就会被新款吞噬,这点在理想L系列的表现上看得很清楚。
不同公司的打法也有差别。有人靠一两款核心车做体量,走“广撒网、快回款”的路;有人走细分矩阵,用多款版本去覆盖更多用户。零跑把目光分成年轻用户和旗舰SUV两条线,想把两端都争到手;小鹏更像是在铺产品网,用家族化多个版本维持热度和选择;鸿蒙智行则靠强势单品来拉动整体品牌,尤其在大流量节点效果明显。
细节上还有不少值得盯的点。问界M7在假期的表现说明定位和宣传在那段时间命中目标用户;i6在24小时内的大定显示出电动MPV用户的决策速度,一旦产品能满足核心需求,成交很快;朱江明把7万月销目标公开化,既是给市场信心,也是在逼自己和团队提速;小鹏的多款增程版和Ultra版本,说明它在技术路线和高端化两条线同时下注。
从消费端看,节日里看车的人多了,试驾变成下单的催化剂,厂家的优惠和金融方案常常能促成那一步。比如很多人假期看车,本来只是逛逛,看到合适的优惠、现车和交付时间,就会当场下决定。厂商抓住这点做节奏,订单自然能在短期被堆起来。
供应链和交付始终是后来两步棋。订单多的漂亮,但交付不及时、质量出问题,用户口碑就会倒过来影响下一轮的订单。这一点对所有新势力都一样,往前看,年底的收官战会把这些短板暴露得更清楚。厂商们在这段时间里的动作,更多是在拼产品节奏、促销配置、库存和交付能力的配合。
我有个朋友在国庆跑了几家店,亲眼看到同一款车在不同经销点的优惠和交付时间差挺大。有的店铺当场交付快、服务顺手,顾客自然更容易签单;有的得等几个月,心就凉了一半。说明这届消费者对交付和体验也越来越挑剔,单靠一个好看参数已经不够了。
接下来的几周里,新车交付、真实用户反馈、修正定价策略和供应链节奏会成为关键变量。市场总有起起落落,但从这次周数据看,谁能把存量消化、把交付跟上并且保持口碑,谁更有机会把短期势头变成长期优势。国庆的热闹还在延续,车市的这盘棋还得继续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