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发表于 2025-10-16 07:21

城市运营力视角下的上海夜间经济创新

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消费提振的新引擎。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夜间经济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前列。2025年7月26日,“精彩夜上海”系列活动启幕,同时发布了首批5个“夜间经济人气地标”和5个“夜生活好去处”。从城市运营力视角深入剖析这些“地标”和“去处”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推动上海夜间消费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深度融合,激发消费活力
夜间消费的持久魅力源于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通过传统元素现代表达、本土文化国际传播的双向赋能,实现文化价值向消费价值的转化。建立“挖掘—创新—体验”的完整链条,让历史文化成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消费场景。
例如,新天地将石库门这一上海独特的建筑文化符号与现代夜生活元素相融合,多国料理、艺术展览、主题酒吧与音乐节庆在此汇聚,使消费者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又能体验到现代时尚的魅力,形成“穿越沪上百年”的立体消费场景。豫园的“夏日奇幻夜——国创‘豫’宙漫游季”联手B站十大国创IP,将国漫角色融入古建筑场景,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结合所产生的强大吸引力。
特色场景打造,提供非凡体验
特色场景打造通过建筑空间重构与业态创新,形成差异化消费体验。以“地标建筑+复合业态”模式为核心,将文化展览、餐饮零售与城市景观有机融合,创造具有辨识度的消费场域。露台经济、滨水空间等特色载体,通过提供户外消费场景与沉浸式环境体验,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品质化夜间消费的需求,有效延长停留时间并提升消费能级。
例如,吴江路—丰盛里区域凭借“路易号”巨轮打造“静安夜航”,“路易号”巨轮集展览、美食、零售于一体的复合型概念空间,带动了周边商户、酒店的客流增长。西岸梦中心区域依托黄浦江畔的天然景观优势,打造“艺术+空间+消费”滨水休闲集聚区,将艺术元素融入消费空间,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演出等活动,营造出独特的夜间消费氛围,吸引了大量追求高品质生活和文化体验的消费者。
资源整合联动,延长购物动线
资源整合联动是延长购物动线(编者注:指顾客在商业空间内自然行走和移动的购物路线轨迹)的有效策略。通过将商业、文化、旅游等多元业态有机串联,形成以核心体验为驱动的消费闭环。这种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商业边界,更通过场景互补与客流共享,激发了消费者的探索欲与停留意愿。
例如,陆家嘴富都滨江—正大区域以“浦江夜景”为核心吸引力,整合浦东美术馆、东方明珠、海洋水族馆及正大广场等周边资源,串联文化、旅游、购物等业态。游客在欣赏黄浦江美景的同时,可以参观浦东美术馆的艺术展览,领略东方明珠的独特魅力,游览海洋水族馆探索海洋奥秘,还能在正大广场等购物中心尽情购物。各业态在协同发展中实现价值叠加、提升消费能级,形成综合夜间消费区域,显著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复合业态创新,满足多样需求
复合业态创新的核心在于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整合餐饮、娱乐、文化、社交等多元功能,延长消费链条,创造丰富多元的消费体验。
例如,静安大悦城“夜食天台”引入“餐饮+现场演出+摩天轮”复合业态,整体营业至凌晨2时。消费者在这里可以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观看现场演出,还能乘坐摩天轮俯瞰城市夜景,这种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普陀“环球不夜港”以全业态夜生活体验为核心,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商品和美食,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常态化的人气活动如主题展览、音乐会等,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参与。
上海夜间经济已演进至彰显城市整体运营力的3.0阶段,通过文化赋能、场景重构、资源联动、业态创新四大维度,既保留了城市文化基因,又注入了现代活力,为全球城市夜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经验。
本文原刊于《上海宣传通讯》,2025年第18期“海上文化”栏目,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
来源:孙雪飞(上海商学院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上海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城市运营力视角下的上海夜间经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