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位列全国第五
近日,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第56届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上,我国首份《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发布。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呈现“头部引领、整体向好”的良好态势。北京、深圳、上海分别以85.1分、82.5分、81.4分位居综合排名前三,杭州、济南、天津、广州、南京、成都、武汉跻身前十,这些城市在多维度发展中展现出强劲综合实力。
报告首次构建了衔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我国城市工作最新国家政策的综合性评价体系,通过90项实操指标对36个国内主要城市开展评估。
这份对标国内外最新政策目标、评价体系的多维度分析报告,含金量很高,参考价值很大。济南能获得全国第五的排名,是如何做到的呢?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axegupay5k/e616959822174c538bf04516fbc99318~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1287102&x-signature=9la2VZgm3vVakPP5%2Fm6wXeGZDhs%3D
创新驱动:从“关键变量”到“最大增量”
衡量一座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创新力一定是重要考量之一。
作为省会,济南在科技创新上具有先发优势。
由济南牵头和参与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各10家,拥有省实验室3家、省重点实验室126家,均居全省首位。目前,济南建设省级新型研发机构81家,省技术创新中心36家,院士工作站51家,总量均居全省首位。
2024年,济南在《自然》全球科研城市百强名单中居第31位,较2023年提升1位;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保持第15位,属于“科技强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连续6年居全省前列。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创新驱动也正在从区域发展的“关键变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为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济南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截至2024年底,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718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165家。
近年来,济南不断健全完善揭榜挂帅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今年,济南还将新建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00家以上,其中由企业牵头建设的达到80%以上。
创新活水的奔涌,让济南始终处在发展的前沿。
产业动力:可持续发展的“晴雨表”
衡量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一定要看产业布局、发展方向。
近年来济南一直强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连续三年跨越三个千亿台阶,2024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数量持续领跑山东。
比亚迪济南基地总装车间里,1分钟即可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整个产线高效运转;浪潮人工智能工厂里,“数字流水线”精准生产,实现了用“模型”制造“模型”;天岳先进的碳化硅衬底生产线满负荷运行,12英寸产品量产进程加速推进……
一个个火热的生产场景,都在续写着产业进阶的鲜活篇章,成为济南工业“主引擎”全速疾驰的鲜活注脚。
今年5月,济南召开全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作推进会议。此次会议上,济南对标全省66条重点产业链,进一步优化整合产业链,确定了13条标志性产业链和34条重点产业链。
以“13+34”产业链体系为抓手,济南明确推进工业强市的新路径,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竞逐新赛道。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发展的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聚焦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今年以来,济南创新产业发展机制。以空天信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装备四个重点产业为突破口,建立了由市级领导同志牵头的产业发展办公室。
空天信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装备四大产业,兼具战略性与未来性。它们不仅是济南打造新增长极、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擎,也是驱动着济南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的重要抓手。
今年,济南将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实施一批引领性、标志性科技创新项目,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产业升级的加速,让济南始终保持走在前列的底气。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1d3b843cbb2744fc8f217d1c942498da~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1287102&x-signature=fTGytVQ3Bk%2BVLWgiQTIyJvudj%2BU%3D
数字赋能:“数字+”改变城市的现在和未来
数字正在改变世界,掌握数字赋能就能把握现在和未来。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引擎。
近年来,济南将加快数字化转型作为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
从2022年召开数字济南建设推进大会以来,连续3年召开以“数字济南建设”为主题的全市大会。
聚焦数字济南建设,济南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行业政策支持,增强数字基础支撑,将“数字”摆在城市发展全局关键位置。
走进济南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城市运行的关键指标——交通流量、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等信息实时跳动、一目了然。这背后,是海量数据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
如今,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依托智慧城市中枢上线的数字济南总门户,已集成230余个系统,接入18万路视频监控、60万路物联感知设施数据和1700余项重点指标。
基于这个城市数字底座,“泉城大脑”借助物联网、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实现对城市运行的精准监测。比如,依托“交通大脑”调控优化智能信号灯,济南核心片区路段日均减少红灯等待9.5小时,路口平峰时段空放时间减少15%左右,延误指数降低10%以上,高峰时段溢流时长明显减少。
在全市城市安全运行监测预警指挥平台,济南打造了燃气、热力、森林防(灭)火等21个专题,实现全方位应急预警报警事件监测。
今年,济南正以争创国家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抓手,聚力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比如,将迭代升级“爱山东”济南分厅,重点推进场馆预约、工伤相关业务联办等“关键小事”服务,力争“关键小事”专区服务达70项。
这座“会思考”的城市,能够预见问题、精准施策、高效处置,让治理更有“数”,让城市更宜居。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a175a089b93a45128c70059ffb283579~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1287102&x-signature=lp8E9%2BYaRmUawUI2u6iDQPNW%2Bwo%3D
全域向新:“城”与“乡”的双向奔赴
对一座城市而言,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一定是覆盖全域、延续全程的。城市的“向新”,在于能不能做好城市更新这篇大文章。
近年来,济南深入践行“留、改、拆”协同推进策略,有效破解了一批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推进实施了多项具有基础性、全局意义的建设项目,建成了一系列民生工程。
今年6月,济南成功入围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再度赢得国家层面的肯定。中央财政资金如及时雨,滋润着这座古城的新生。济南的智慧在于让资金不是成为简单的“输血”,而是巧妙转化为“造血”的动力。
如今,从工业南路的“腾笼换鸟”到济南明府城的“修旧如旧”,从老旧小区的“民生提质”到商埠片区的“古今融合”……这座千年古城正用一个个探索与实践,诠释着城市更新的深层内涵。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d7729199171a44c8be1a62c924aa6b64~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1287102&x-signature=SQmzpDHxqFjYjH0JqyLHaCWQmEY%3D
“软硬”皆为:双擎并举之下的古城之变
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
从硬实力来看,济南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从2019到2024年,济南地区生产总值跨越四个“千亿台阶”,实现从9443.37亿元到13527.6亿元的跃升。
从软实力来看,这座“泉水之城”正以一场全方位的“革命”,重塑着千年古城的现代形象。
当大明湖畔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创空间成为年轻人夜游新地标、人才招引大会现场吸引海内外英才汇聚一堂……
如今,济南的城市软实力提升不再仅仅依赖“泉水”这一天赋的自然馈赠,而是通过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人才发展生态的系统性构建、城市品质与治理能力的精细化锻造,将历史文脉、创新活力与市民幸福感熔铸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古老的文化“活”起来,甚至“潮”起来。
在大明湖西岸,以“夏雨荷”这个家喻户晓的文化IP为核心打造的沉浸式文创空间——雨荷馆正式亮相。它不再是传说里的名字,而变成了一个可以品茶休憩、感受湖风、购买创意产品的时尚空间。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f6e4504271584909832a7b50380ab224~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1287102&x-signature=H%2BgraEVallGt1u9r0OLVFZoo1Jk%3D
除了古典IP的焕新,济南还积极探索“时尚+城市”的综合发展模式。在济南时装周上,“泉锦鲤”形象IP登上T台,通过叙事化、沉浸式的时尚表达,推动文化资源向消费市场有效转化。泺口服装城联动场内4600余家商户,推出大规模折扣促销活动,服装销售环比增长39%—83%。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两创”成为济南传统民俗文化活化与传承的重要驱动力。
济南以“二安”文化为引领,成功举办中华“二安”文化旅游节,通过国风游戏、汉服巡游、诗词擂台赛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吸引大量游客和市民的参与。
从“网红”老建筑到“长红”文化街区,济南用自己独特的“情绪价值”感染着每一个在泉城、来泉城的人。
前不久,中国人才资源开发研究会发布了“2025人才友好型城市榜单”,济南再次入选“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
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已位列全国第11位、北方城市第2位,在全国排名连续多年稳步攀升,2024年济南新增青年人才超过15万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7.5万人。四海英才的选择,就是对这座城市软实力的认可。
“全国第五”的排名,是对济南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持续提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鞭策。对济南来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进无止境!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