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战升级!美对华加税100%并下架百万商品,中方:打就奉陪到底
100%关税,百万商品一夜下架,美国超市货架要空了。10月14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再加100%关税,同时要求平台把百万件中国货直接下架。
消息一出,跨境电商圈炸锅,卖家群里刷屏一句话:这下连运费都赚不回来。
商务部回应只有十二个字:要打奉陪,要谈开门。
没有多余情绪,却把球踢回去。
很多人没注意到,这句话发布前一周,中国刚把稀土出口管制升级,技术和成品一起纳入清单。
美国官方第一时间喊话,说没收到通知,电话也打不通。
转头就拿出关税和下架两张牌。
时间挨得太紧,很难不让人联想这是报复。
先把关税算明白。
100%听起来吓人,实际清单里六成是美国工厂自己要的零件。
芯片底座、电机外壳、LED灯板,离开这些,本土组装厂就得停工。
税加给谁?
进口商先垫,最后零售端涨价,还是美国消费者掏腰包。
有亚马逊卖家当天把一款29美元的国产耳机提到59美元,评论区瞬间骂声过千。
下架更尴尬。
被点名的电子品类,七成在越南、马来西亚贴牌,主控芯片、电池、天线全从中国进。
真下架,货架空一半,买家只能看图片买不到。
平台客服被投诉到爆,后台记录显示,光是14日下午,某大型连锁超市缺货SKU就飙升到十二万。
美国真正紧张的是稀土。
F-35战机一块拳头大的磁铁,要用到十七种稀土元素。
军舰雷达、导弹制导、卫星太阳能板,也全靠中国提纯的镝、铽、钕。
美国国防后勤局内部报告写得直白:现有库存撑不过十一个月,战时更短。
国会年年拨款想自建全产业链,挖矿山容易,炼分离环节卡死。
去年加州矿复产,挖出来的精矿还得运到山东加工,绕地球半圈再拉回美国,成本翻三倍。
消息灵通的中介已经涨价,氧化钕上周报价每吨突破七十五万元,比月初多了十万。
美国工厂一边喊脱钩,一边偷偷签长单,生怕明年拿不到货。
中国这次管制留了个活口。
民用申请照常批,只要说明最终用途,三到五个工作日给证。
军用或敏感领域,材料技术一起卡住。
官方数据没公布,业内估计八月以来至少十三批高端芯片衬底订单被退回,理由一栏只有四个字:用途存疑。
既没断供,也让你知道命门在哪。
比一刀切更高明,生意照做,规则我定。
回看2018年,美国先动手加关税,中国出口增速一夜掉到个位数。
五年过去,同一套剧本再来,市场反应平淡。
深圳华强北档口老板直接改报离岸价,关税谁爱付谁付。
宁波做取暖器的老王更干脆,把最后一道工序放在印尼,纸箱印雅加达地址,税单立刻归零。
产业链像水,堵这里,就从那边流出去。
美国加税越快,中国工厂出海越猛。
越南、墨西哥、波兰的工业园区,中文招牌比当地语还多。
运费贵点,至少订单还在。
美国本土想重建产线,招工难、成本高、环保审批长,没三五年搞不定。
这空档,足够中国厂商把东南亚变成新后方。
有人担心失业。
现实是,中国一边把低端组装送出去,一边把高端材料、设备、软件抓回来。
苏州一家做稀土永磁的工厂,今年校招材料工程师,月薪开到两万五,比当地翻倍。
广东海关数据更直观,今年前九个月,稀土永磁体出口量减了12%,出口额却增加31%,卖得更少,赚得更狠。
产业升级不是口号,是账面上的数字。
再不做准备,损失的是大洋彼岸。
美国零售协会算过账,如果关税全部落地,美国家庭平均一年多花一千七百美元。
通胀刚降温,又要被关税抬上去。
选民最关心物价,选票直接受影响。
国会里已有议员提议把部分产品豁免期延长到2026年,说白了先缓一口气。
消息放出,里中国出口板块集体翻红,资金用脚投票。
打贸易战,谁先眨眼谁输。
中国把稀土、供应链、海外产能三张牌摊开,不喊口号,只发许可证。
美国把关税、下架、补贴当武器,却先打到自己人。
成本上升、货架空置、军工缺料,每一条都戳在后院。
谈判桌没坏,只是需要有人先坐下。
商务部那句要谈开门,声音不高,却足够让对面听见。
关税可以一夜翻倍,工厂不能一夜搬家。
谁先建好备用通道,谁就拿到下一局入场券。
明天就用这三句话:订单出海不等审批,材料升级不等补贴,客户要货不等关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