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启动大规模军演,首次测试新导弹,中国海运需警惕
文 | 锐观经纬编辑 | 锐观经纬
大西洋海域传来的爆炸声刚过,美军“UNITAS 2025”多国军演的击沉演习,就成了国际军事圈大家关注的点。
10月14日,一艘退役军舰在距北卡罗来纳州海岸约200英里处被精准击沉,美军方随即公开了相关画面,高调展示其海上打击能力。
这场吸引25国约8000人参与的军演,表面是“海事伙伴关系传承”,实则藏着新型反舰武器的实战测试,更暗含着对国际军事格局的微妙搅动。
可美军为何偏要拿退役军舰练手?这些新武器真有传说中“一击击沉”的威力?对频繁穿梭于大西洋的中国海运而言,又藏着哪些不能忽视的风险?
要读懂这场演习的分量,得先看清“UNITAS”这个军演IP的底色。
作为世界持续时间最长的多国海上军演,它并非临时拼凑的军事秀,而是美军深耕多年的战略平台,与“贸易风”演习并列为拉美及周边区域的常态化军事活动。
自冷战时期启动以来,它从最初的“遏制苏联扩张”逐渐演变为美国巩固区域影响力的工具,本届在美国东海岸及周边区域举行。
主题锁定“海事伙伴关系传承”,本质上是借“国际合作”的外壳,将25国兵力绑进自己的军事体系。
美国海军南方司令部司令在开幕声明中强调的“协同努力保障海洋自由开放”,不过是惯常的说辞,毕竟能让8000人跨国协同操作,本身就是对军事联盟凝聚力的一次实战检验。
此次引发热议的击沉演习,正是这场军演的“重头戏”。
10月14日当天,驱逐舰“托马斯·哈德纳”号与两栖攻击舰“阿灵顿”号率先行动,MH-60R、MH-60S两种直升机相继升空,前者负责远距离探测锁定目标,后者携带武器实施打击,整套流程衔接流畅得像演练过千百遍。
从公开画面能清晰看出,直升机群并未盲目开火,而是在确认靶船位置后精准配合,这种战术细节恰恰暴露了演习的实战导向,不是简单的“炸船游戏”,而是对海空协同打击体系的全面校验。
尽管美军官方迟迟未确认,但军事观察家结合线索锁定了前美国海军“辛普森”号护卫舰。
这艘船的“履历”其实藏着美军的用心:作为上世纪美苏争霸时期“高低搭配”战略的产物,它属于佩里级护卫舰,这类舰艇本就是为承担护航、反潜等中低烈度任务设计的“经济型战舰”。
“辛普森”号1985年服役,2015年退役后长期存放于费城海军退役船舶维修厂,曾多次执行海上交通线保护任务,其船体结构与很多国家的主力护卫舰高度相似。
用这样一艘“有代表性”的退役舰当靶子,比用虚构靶标更能检验武器对真实舰船的毁伤效果,美军的测试意图昭然若揭。
当然,这场演习最核心的看点还是新型反舰武器的实战亮相。
尽管美军没明说具体用了什么装备,但外界普遍指向近年重点研发的LRASM导弹和“快沉”精确制导炸弹。
这两款武器堪称美军反舰体系的“高低组合”,LRASM导弹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射程可达370公里,隐形突防能力能让它避开多数舰载雷达探测,专门针对大型舰船防御系统设计。
而500磅级“快沉”炸弹则走“性价比路线”,单价仅为反舰导弹的十分之一,B-2轰炸机单次可携带80枚,靠饱和攻击压制敌方防御,显著提升作战效费比。
这种“精准打击+饱和攻击”的搭配,正是美军近年“强化反舰能力”的核心思路,目标很明确,在未来海战中实现“以最小成本瘫痪敌方舰队”。
军事专家早就指出,击沉演习的价值是虚拟场景无法替代的。
实验室里的数据再完美,也抵不上真实海洋环境中的一次实弹打击,海浪颠簸对导弹制导的影响、炸弹入水后的毁伤范围、舰船沉没前的结构变化,这些细节都能为武器改进提供关键参数。
更重要的是,多国兵力的围观与协同,让这次武器测试多了层“威慑展示”的意味,25国军事人员亲眼见证美军反舰实力,本身就是对美国军事盟友体系的一次“实力背书”。
从地缘视角看,这场演习的战略意图比武器性能更值得警惕。
美国海军南方司令部司令反复强调“航行自由”,可明眼人都清楚,美军所谓的“自由”从来都是“符合美国利益的自由”。
近年来,随着全球海洋竞争加剧,美军试图通过军事联盟巩固区域影响力,“UNITAS”军演就是重要抓手:通过与拉美、欧洲国家的常态化演练,既提升了多国兵力的互操作性,又把自己的军事存在“合法化”,形成对特定区域的战略围堵。
这种“以合作之名行控制之实”的套路,与中国外交部多次批评的“域外国家挑动对抗”本质一致。
就像中方在回应美菲联合军演时所指出的,拉拢域外国家炫耀武力,只会加剧局势紧张,破坏地区稳定。
对中国而言,这场远在大西洋的演习绝非“与己无关”,其对海运安全的潜在影响尤其值得警惕。
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中国每年有大量货物经大西洋航线运输,中欧贸易的大宗商品需穿越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中美东海岸航线更是连接两国经贸的重要通道。
大西洋航线承担了中国约20%的远洋货运量,美军在该区域展示“一击击沉大型舰船”的能力,相当于在国际航运主航道旁亮了亮肌肉。
虽然短期不会直接针对民用船只,但一旦地区局势紧张,这种反舰能力可能转化为对航运通道的“隐性控制”。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军通过演习验证的“饱和攻击”战术,若被其盟友效仿,可能会让全球航运面临的安全风险显著上升。
中国的立场始终清晰且一贯,既尊重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航行自由,也坚决反对任何以“自由”为名的军事扩张和霸权行径。
正如中国外交部多次表态的,维护海洋安全需要真正的国际合作,而非拉帮结派搞军事同盟,解决共同威胁的正确路径是对话协商,而非炫耀武力加剧对抗。
对中国海运企业而言,应对这类潜在风险也需未雨绸缪:加强远洋船舶的安保配置、与沿线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安全合作、优化航线规划避开高风险区域,这些举措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确定性。
说到底,美军击沉一艘退役军舰,测试的是武器性能,彰显的是战略野心,搅动的是国际军事平衡。
这场演习再次证明,海洋安全从来不是单一国家的“独角戏”,任何试图靠武力垄断规则的做法,最终只会引发更多对抗。
对中国而言,既要看清美军战略布局的本质,也要加快自身海洋防御能力建设,更要通过推动多边海洋合作,构建真正公平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
毕竟,真正的海运安全,从来不是靠别人“手下留情”,而是靠自身实力与国际共识共同守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