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8 00:35

患艾滋病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劝告:过了51岁后,外出千万别碰这些





本文191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王大叔今年53岁,退休前是一名中学教师,平日生活规律,热爱广场舞,性格开朗。可前不久,他因持续低烧、体重骤降,被家人送去医院检查,结果让全家人都惊呆了——他被确诊为艾滋病(HIV感染)。
“我都这个年纪了,怎么会得这种病?”王大叔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他以为艾滋病只是年轻人的事,根本没想到,自己也会中招。
可事实上,这类病例并不少见。

一、51岁后感染艾滋风险不降反升,别再以为“年纪大就安全”很多人误以为,HIV只会找上年轻人。实际上,中老年人感染HIV的比例正在快速上升,甚至成了“隐蔽高危人群”。
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中国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2023)》显示,50岁以上人群在新增HIV感染者中所占比例,已从2010年的不到10%,上升至2022年的近25%。其中,男性占多数,且多为农村或城乡接合部的空巢老人。
为什么年纪越大,感染风险反而越高?

首先,是防范意识薄弱。很多中老年人对HIV的传播途径缺乏了解,甚至认为“这只是年轻人才会得的病”,不戴套、不检测的现象极为普遍。
其次,是身体变化带来的风险上升。随着年龄增长,男性性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部分人可能会通过吃药等方式“重新活跃”,但忽视了性行为安全。
更关键的是,部分老年人在配偶去世、子女不在身边后,孤独感强烈,容易在外寻求刺激,甚至发生高风险行为。
南方某三甲医院感染科曾接诊过一位60岁的男性患者,在KTV认识了“小姐姐”,几次接触后感染HIV。他说:“年轻时没染病,老了倒惹上了。”

二、医生提醒:这几件事,过了51岁后千万别做1. 不洁性行为:最主要的感染途径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指出,我国95%以上的HIV感染都是通过性传播。尤其是无保护措施下的异性或同性性行为,是感染高发点。
不少中老年人因“老夫老妻”或“临时浪漫”而忽视防护,结果感染病毒,甚至传染给配偶。

2. 找“陪聊”服务:风险远高于想象
部分中老年人在外地旅游或夜间聚会时,可能接触所谓“按摩”“保健”服务。表面看是放松,实则暗藏性交易。一旦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感染风险极高。
3. 共用针具或器械:不只是吸毒才有风险
虽然静脉注射吸毒仍是HIV传播途径之一,但一些中老年人使用的共用拔罐、针灸器具、文身、修脚工具,若未严格消毒,也存在传播风险。

国家卫健委曾发文提醒,在非正规机构接受侵入性服务,有可能因器具重复使用而造成血液传播。
三、感染艾滋病早期无症状,很多人发现时已是晚期艾滋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前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直到发热、咳嗽、体重下降、反复感染才警觉。
而这时,病毒早已在体内扩散,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医生指出:HIV感染后,若不治疗,平均8~10年会发展为艾滋病期,死亡风险显著上升。但如果能早期发现、规范服药,病毒可被有效控制,患者可正常生活几十年,与常人无异。
因此,主动检测非常关键。
根据国家艾防中心建议,所有有过高风险行为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群,都应每年进行一次HIV筛查。
四、这些误区,很多人还在信,必须纠正误区一:和别人吃饭、握手会传染?

不会。艾滋病不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咳嗽、拥抱、共用餐具、共用马桶都不会导致感染。
误区二:艾滋病是“绝症”?
不是。HIV感染者若能早发现、早治疗,规律服药,可以长期带病生存,不影响日常生活。
误区三:年纪大了就不会得?
错。前文已指出,中老年人正在成为感染重灾区。无论多大年纪,只要有高风险行为,就有可能感染。

五、预防艾滋病,医生建议做到这4点1. 所有性行为都应使用安全套
无论年龄大小,避孕套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特别是非固定伴侣间的性行为,更应坚持全程使用。
2. 不寻求非正规“服务”
按摩、足疗、KTV等娱乐方式,一定要选择正规场所,避免被诱导参与高风险行为。

3. 不共用针具、器具
无论是打耳洞、文身,还是修脚、拔罐,都要选择具备卫生许可的正规机构,确保一次性器具或严格消毒。
4. 主动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国家支持自愿免费检测HIV。一旦发现体重减轻、长期低烧、反复口腔溃疡等症状,应尽早就医排查。

六、老有所乐不是错,但健康底线不能踩随着生活条件改善,不少中老年人开启了“第二春”。这本无可厚非,但别把健康当儿戏。正如医生所说:“艾滋病并不挑年龄,一旦感染,后果难以承担。”
过了51岁,请记住:
别冒险,别侥幸,别以为自己不会得病。
不该碰的,别碰。多一份自律,就少一份风险。

参考资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202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艾滋病综合干预指南(2021年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防控知识公众读本(202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患艾滋病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劝告:过了51岁后,外出千万别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