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9 21:37

应天门南广场拆迁启幕!洛阳定鼎路立交保留,端门抬升+天枢复建

在应天门南广场这边,附近已围起了不少围挡,像亚朵酒店、华源财富广场的楼看着离拆除不久了。这不是普通的拆迁,是想让隋唐洛阳城的中轴线能够彻底连起来。这块地方具体位置在西工区凯旋路跟定鼎路的交叉口,北边有应天门遗址,往南边走,就是天津桥的方向。这里也是城里比较堵车的交通要道,在历史时期的盛唐,这里也是最为核心的礼仪地带,现在计划拆除旧楼建古迹的背后,也是想把洛阳的文化再次发扬光大。


具体这个位置正好在隋唐洛阳城皇城的正中间,北边有着应天门——当年这里是皇宫的正门,南边就是端门的老地基,再往南就是天街跟定鼎门,位置卡在了皇宫跟老百姓居住的里坊区中间。这里现在也成为了老区跟新区的过渡地带,还有个定鼎路立交桥架在这里,桥下是九都路,天天车来车往的,周边则是有不少老小区,很多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盖的,例如定鼎南路的42号院、44号院。这样的建筑跟西边比较气派的应天门遗址博物馆相互映衬,就像两个时代的东西,看着挺有意思。


这块地方可谓有着很厚重的历史,在公元694年,朝廷跟西域打了一场仗,胜利了之后在洛阳,武三思带着不少周边的少数民族首领们上书,说想在端门外造一个天枢,想用来专门夸武则天的功劳。那时波斯大酋长阿罗撼牵头,许多人凑了钱,最后找了东夷会干活的工匠毛婆罗等人,干了十个月,造出了这个“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这个天枢那时有150尺高,柱子是八边形的,缠绕着用铜铸造的龙和麒麟,底下得用铁做了一座山当底座,在顶上则是装有个盛露水的铜盘,在铜盘上方有四条铜龙,托着这个火珠。在柱子上则刻着文武百官和一些各族首领的名字,武则天还亲自给这个天枢题了四个字“卍圀颂德”,在太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很亮眼。


在天枢不远的端门也不一般,当年也有不少大场面。武则天登上应天门接受朝贺,文武大臣就早早在端门前排队等着,在端门到应天门的御道上,排着整齐的仪仗队,像波斯、高丽一些国家的使臣也捧着贡品在等候着。从北边的邙山到南边的伊阙,这条中轴线因为有着应天门跟天枢的存在,也成为了各国使臣来朝拜的“万国路”。


现在时间过去千年之久,之前的礼仪大道也成了老百姓买菜、上班的地方,并且还是交通枢纽。在1996年,洛阳比较正经的立交桥——定鼎路立交桥在这通车,外形好似蝴蝶造型,解决了那时东西方向堵车的问题,这方便了本地居民出行。在这29年时间里,这个立交桥先后改动了三次。虽说是个重要的交通设施,但却也成为了中轴线贯通的“拦路虎”。现在天津桥都建好了,游客想从天津桥到应天门还要绕路,之前的盛唐中轴线也被分成几段。


这次的拆迁改造,也想解决这个麻烦。按照规划,端门整体会抬高,直接在立交桥的匝道上面盖起来,这样也不用拆了这个有29年历史的老桥,毕竟桥拆了费钱,而且可能又会造成严重堵车,还可以把当年皇城正门的样子复原出来。天枢也会按照史料样子重建,让这“四龙托火珠”的样子再出现在这个中轴线上,这个想法还挺好的,也圆了大家想看古迹的心愿,这样也方便以后游客过来这里游玩。


乘坐地铁1号线,在应天门站到广场北边大概300米,坐地铁可以到龙门高铁站;公交车也很多,106路终点站就在应天门,26路、305路能到老城、孟津、洛龙这些地方,不管是上班的本地人还是过来玩的游客,都不费事儿。像周边也住了许多人,还有些要拆的老小区;如果想要去购物,在北边还有个建业凯旋广场,旁边有丹尼斯百货,这样游客过来打卡也很热闹。


当年天枢具体是长啥样呢?如果想看,在洛阳博物馆的门口就有一个复制品。那博物馆的位置在洛龙区,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门口有个水泥柱子立着,也是按照天枢样子做的,顶上有四条龙拖着珠,柱子也是八边形,和史料写的一样。跟博物馆里摆着的不动复制品相比,应天门南广场要建的天枢可能不一样,是要把当年各国来朝拜的场景真实地还原到城市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应天门南广场拆迁启幕!洛阳定鼎路立交保留,端门抬升+天枢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