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9 21:42

103岁杨振宁辞世,一文回顾其生平,讲述他对中国的四个最大贡献

103岁辞世的杨振宁,他在中国的地位极高,他的极高地位背后,与他对中国的巨大贡献有关。今天的文章,我们从他的生平入手,讲讲他对中国的四个最大贡献。
第一,他打破了中国人在科学上不行的迷思。
杨振宁生于1922年,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物理学的黄金时代。他恰好出生在一个具有数理化基础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中国第一位数论方向的博士杨武之,回国后,他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杨振宁与父母
生在极高起点家庭的好处是,杨振宁发蒙比普通人早,系统接触数理化也早于普通人。他4岁就认字突破3000多个,中学时代就开始读詹姆斯·金斯的《神秘的宇宙》,并敢对父亲说:“我长大了要争取得诺贝尔奖!”
杨振宁高二时,即16岁那年,他就报考西南联大,并以优异成绩提前考入西南联大化学系,后来,发觉自己更喜欢物理,转入物理系。
1945年,23岁的杨振宁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3年后,他取得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开始同李政道进行了一段长达十多年富有成果的合作。
仅仅7年后,即1956年10月,34岁的杨振宁就与李政道在美国《物理评论》发表文章,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基于此,杨振宁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与李政道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此时的杨振宁一直是中国国籍,还没有变更为美国国籍,他直到1964年,才因为一些现实原因不得已加入美国国籍。
也因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杨振宁是中国人身份,他的成就极大地振奋了全球华人的精神,证明了:中国人同样可以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最顶尖的贡献。
杨振宁所获的诺贝尔奖,与普通诺贝尔物理学奖相比,含金量更大,因为:他获得诺贝尔奖时,从论文刊登到最终获奖,只有短短12个月。也就是说,杨振宁是有史以来获奖最快的人。而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中,从发表论文到获奖,间隔平均时间是18年。
杨振宁的诺尔奖含金量极其大的另一部分原因是:后来,物理学领域的7个诺贝尔奖,都是直接利用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方程”拿到的。有几十个诺贝尔奖,是和杨振宁提出的理论有关。
杨振宁的研究,颠覆了整个物理学界的思想,之后的整个理学界都在此理论基础上去研究物理学。其地位之高,不言而喻。这也是杨振宁在世界物理学大咖合影时,总能稳居C位的原因所在。

换句话说,杨振宁不仅证明了中国人在科学上行得通,而且还证明中国人在科学上可以成为扛鼎的那个人。他所给予国人的力量,无穷大。
第二,推动了中美之间互信,在中美交流中曾充当桥梁作用。
杨振宁在1971年时,趁着美国可以前往中国的窗口期回到了中国,在这之前,中国和古巴、北越、北朝鲜为“持有美国公民护照者不能随便去的四个国家”。
中国从四国中短暂除名后,一直想回国做贡献的杨振宁赶忙回了国。

当时中美两国严重缺乏了解,高层在和杨振宁长谈后,更多地了解了真实的美国。杨振宁回国后,又将他看到的中国,通过演讲的方式讲给美国人听。在他的影响下,美国民众开始对中国持有友好态度,他们开始期盼和中国亲近。
在杨振宁的影响下,一些美籍华人学者,纷纷回国探访,为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献计献策。
一年后,中美两国高层恢复往来,这其中就有杨振宁的一份功劳。
第三,杨振宁通过挽救中国科学家性命的方式,挽救了中国科学事业的生命。
杨振宁在70年代多次回国,每一次都要求列一张“亲友会见名单”。这些名单里的很多人,都是那个动荡年代里正在改造的科学家。所以,这份名单实际相当于“特赦名单”,只要上了杨振宁的名单,这些人就都不会在被关押,有的甚至可以继续从事和科学相关的工作。
比如,对中国核弹贡献最大的邓稼先,就是因为上了杨振宁的名单,而被解救,并保住了工作。就在和杨振宁会面后不久,邓稼先出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继续为中国研究核能技术。

如果没有杨振宁,一些两弹一星的元勋们能不能有命活下来都是一个问题,更不用说继续为中国的高科技事业贡献力量了。

第四,杨振宁给中国的具体建议,和为中国做的实事切实帮到了中国。
杨振宁没来中国之前,中国的物理研究方向存在明显的问题,得知中国将重点研究高能物理后,他坚决反对。
他认为高能物理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花费巨资追逐希格斯粒子背后的物理,性价比不高,并且会抢占其他更多重要领域的资源。他指示,中国的物理研究一定要关注有生命力、正在生长的领域,而不能一味求大、求快。
他还批评中国传统的“演绎法”,即从原理和公式出发,一步步推倒的方式,认为这会扼杀中国学生的创造力。他提倡渗透性学习法,这一学习法为中国物理研究培养了大量人才。
为了给清华高等研究院拉人,杨振宁极其努力,他拉过来的顶级人才包括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物理学家聂华桐、文小刚、张首晟,数学家张寿武,密码学专家王小云等。他们各个都是自己的领域内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杨振宁与妻子翁帆
拿姚期智来说,如今中国人工智能能比肩美国,靠的就是姚班培养了一批高精尖计算机人才。
74岁那年,杨振宁参与创建了清华高等研究中心。为了这个研究中心,杨振宁卖房、花了大量积蓄,凑了400万美金,甚至还号召“对冲基金之王”詹姆斯·西蒙斯给清华捐了一栋小楼-陈赛蒙斯楼。
在杨振宁的努力下,清华大学的物理水平直线上升,迅速由之前的在世界排不进一流的层级,跻身世界顶级水平。
这种巨大进步,在学术界是很少出现的。清华创造的奇迹背后,是杨振宁的大力支持。
为了培养物理人才,杨振宁还给清华的本科生讲课,杨振宁给物理系一年级学生上课,形同于杀鸡用牛刀。可杨振宁却欣慰不已,他认为这样做,能弥补自己年轻时不能为中国培养科学人才的遗憾。
梳理完杨振宁对中国的重大贡献,我们不得不感叹:杨振宁为中国的物理学大厦的基础,所做的贡献,无人可替代。他的存在,是人类的幸运,更是中国的幸运。

每一个活着中国人,都应该感到幸运:我们曾有机会和一位如此伟大且爱国的科学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最后,愿杨振宁先生千古,也祝福他终实现了落叶归根的遗愿,为百年人生画上了最完美的句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03岁杨振宁辞世,一文回顾其生平,讲述他对中国的四个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