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0 09:21

日本政权争夺白热化,新政权或抱紧美国,对华投资连降60%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最近日本政坛热闹得像开了场没有剧本的大戏,国会大厦里的灯光亮到深夜,议员们进出时脸上的表情比天气变得还快。
前几天还有媒体拍到自民党高层在会议室里争得面红耳赤,桌上的文件散落一地,这可不是简单的政策讨论,而是关乎下一届政权归属的关键博弈。
大家可能会好奇,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权力之争,最后会选出什么样的新领导人?新政权又会把日本带向何方?尤其是对中美这两个重要伙伴,新政府的态度会不会彻底改变?

要搞清楚这场混乱的政权争夺,得先看看站在台前的关键人物。
自民党这边,小泉进次郎算是最受关注的 “明星选手”,出身政治世家的他,父亲是曾经的首相小泉纯一郎,靠着家族积累的人气和年轻俊朗的形象,在民间一直有不少支持者。
不过他的短板也很明显,从政经验比起党内元老差了一大截,之前负责的经济政策没能达到预期,不少中小企业主对他颇有微词。
另一边,高市早苗则是政坛里出了名的 “强硬派”,早年在防卫省任职时就主张强化日本军事力量,后来担任经济产业大臣期间,又推动过不少对能源企业有利的政策,背后有不少传统产业集团的支持。

但她的激进言论也惹过麻烦,之前关于历史问题的表态让周边国家不满,要是真当选首相,在外交上恐怕会面临不少阻力。
这场权力争夺背后,其实是自民党内部派系几十年的利益拉扯,自民党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各个派系像一个个小团体,都有自己的金主和支持者。
这次争夺中,以小泉进次郎为代表的 “年轻派”,想拉拢互联网企业和新兴产业,推动日本经济向数字化转型。

而高市早苗所在的 “传统派”,则更依赖汽车制造、电子等老牌企业,主张维持现有的产业格局。
两派为了争夺党内的投票权,最近动作不断,一会儿是举办支持者见面会,一会儿是在媒体上发表政策主张,甚至还传出有派系私下给议员送福利的消息。
除了自民党内部的斗争,在野党的联合也给这次政权争夺添了不少变数,之前一直分散的几个在野党,最近突然达成了合作协议,打算在国会选举中共同对抗自民党。

他们提出的 “民生优先” 政策,比如提高最低工资、完善养老保障,吸引了不少普通民众的关注。
有民调显示,在野党联合后的支持率已经比之前提高了10%,虽然还赶不上自民党,但也足以让自民党感到压力。
毕竟如果在野党能在国会中占据更多席位,新政府未来推出政策时就会遇到更多阻碍。

更值得关注的是,不管最后谁当选首相,新政权大概率会继续 “抱紧美国”,这背后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考量。
从历史上看,二战后日本一直受美国的 “保护”,两国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美国在日本设有多个军事基地,日本的外交政策长期受美国影响。
而从现实角度来说,日本想在国际上提升影响力,离不开美国的支持。

比如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中,美国一直是日本 “入常” 的支持者;在经济领域,美国也是日本重要的贸易伙伴,去年两国的贸易额达到了2000多亿美元。
为了讨好美国,日本最近在外交和军事上的动作越来越多。
之前美国提出要在亚太地区加强军事部署,日本立刻响应,宣布要增加国防预算,从今年的 GDP 占比1.2%提高到2%,还计划购买美国的F-35战斗机和 “宙斯盾” 导弹防御系统。

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日本也选边站,去年跟着美国一起制裁中国的科技企业,还在南海问题上发表对中国不利的言论。
有分析认为,新政权上台后,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甚至可能允许美国在日本部署更多的军事装备,这无疑会加剧中美在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
就在日本政坛忙着争夺权力、抱紧美国的时候,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日本对华投资已经连续几年下降,去年更是暴跌了60%,创下了近十年的新低。

要知道,中国曾经是日本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最高峰时,日本每年对华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在华的日本企业超过2万家,涉及汽车、电子、机械等多个领域。
现在投资大幅下降,背后的原因其实很复杂,一方面,政治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
最近几年中日关系时好时坏,尤其是在历史问题、领土问题上的摩擦,让不少日本企业对在华投资产生了顾虑。

有些日本企业担心,一旦中日关系恶化,自己在华的业务会受到影响,比如之前就有日本汽车企业因为中日关系紧张,在华的销量大幅下滑。
另一方面,美国的压力也让日本企业不敢轻易对华投资,美国最近一直在推动 “供应链脱钩”,要求盟友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不少日本企业因为害怕失去美国市场,不得不减少在华投资,把工厂转移到东南亚或者美国。
除了政治因素,中国市场的变化也让日本企业重新考虑投资策略,这些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之前日本企业看重的 “低成本优势” 已经不再明显。

而且中国本土企业发展越来越快,在新能源汽车、5G、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日本企业,日本企业在华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蔚来等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而日本的丰田、本田在华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却不尽如人意,这也让不少日本汽车企业对在华投资变得谨慎。
日本对华投资的下降,对中日两国经济都有影响,对中国来说,虽然现在中国的外资来源越来越多元化,日本投资的下降不会对整体经济造成太大冲击,但在一些高端制造领域,比如精密仪器、汽车零部件,日本企业的技术还是有优势的,投资下降可能会影响这些领域的技术进步。

对日本来说,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也会让日本企业的发展受限,中国有14亿人口,消费市场还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日本企业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中国市场,很可能会被其他国家的企业取代,最终影响日本经济的复苏。
现在日本政坛的争夺还在继续,新政权的诞生可能就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不管最后谁上台,如何平衡与美国的关系、如何处理对华投资问题,都会是新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

如果新政权继续一味地讨好美国,甚至在对华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不仅会影响中日关系,也可能让日本经济陷入更大的困境。
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合作共赢才是发展的正道,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日本政权的变化可能看起来离自己很远,但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日本对华投资的变化,会影响到一些在华日本企业的员工就业;中日关系的好坏,也会影响到两国的旅游、文化交流,甚至是我们购买日本商品的价格。

所以关注日本政坛的动态,了解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不仅能让我们看清国际局势,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
最后想问大家,你觉得日本新政权会如何处理与中美两国的关系?日本对华投资的下降趋势会不会逆转?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政权争夺白热化,新政权或抱紧美国,对华投资连降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