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0 12:08

荥阳这座寺庙藏不住了!一次出土42件国家一级文物,其中还有郑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荥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文化重镇。荥阳之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迄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建县史。历史上的东虢、京、荥阳、成皋、汜水、荥泽、武泰、河阴、广武等地,经过多次分合,构成了今天的荥阳。
荥阳地处郑州城区以西、汜水虎牢关以东、嵩山山脉东段浮戏山以北、黄河中下游分界处的广武山以南。这里山川秀丽、土地肥沃,自古人杰地灵。早在战国时,魏国就在荥阳开凿了鸿沟,自黄河引水东南,通淮、泗、济、汝等水系,沟通中原与江淮地区。鸿沟既能行舟,又利灌溉,使荥阳成为水陆交通要冲。
西汉时期,大司农桑弘羊将荥阳列入“天下名都”之一,与蓟、邯郸、洛阳齐名。北魏至隋唐,荥阳仍为郡治之所,是郑州地区乃至整个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可以说,荥阳见证了中原文明从农耕到帝国的演变,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出无数传说与奇迹。

而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有一处被信仰与历史共同铭刻的佛教圣地——大海寺。它始建于北魏,盛于唐宋,既是观音道场,又曾因战火而名载史册,从此融入了荥阳千年的文明血脉。
大海寺的由来与历史

据碑文记载,大海寺始建于北魏前期(约公元525年孝昌元年之前),原名“代海寺”。相传观音菩萨北行渡人,曾在荥阳显圣救民,自此荥阳护城河水随海潮起落,故名“代海寺”——意为“代替南海”,成为观音菩萨的第二道场。

到了隋唐时期,大海寺进入鼎盛阶段。隋唐初年,李渊任荥阳郡太守,其子李世民十岁时患眼疾,久治不愈,后经郑氏女郑蓉蓉(被尊称为“大师姐”)指引,到代海寺祈愿后病愈。李世民登基后,命名将尉迟敬德扩建此寺,殿宇绵延“东西二十里、南北十八里”,规模宏伟如海,因而改名为“大海寺”。

其后历经千余年风雨,大海寺几度兴衰。民国初期毁于战乱。一九九七年七月,省、市有关部门批准重建大海寺。如今的大海寺占地约三十亩,位于郑州西二十公里处荥阳城南端310国道旁,背靠青龙岗,西邻荥阳植物园,东接唐代诗人刘禹锡公园,山门正对中原棋遇记。重建后的寺院青瓦朱檐,古朴庄严,山门两侧香火缭绕,晨钟暮鼓声声回荡;主殿供奉观音菩萨,旁列诸尊佛像,游人至此,皆能感受到古刹独有的宁静与灵性。

大海寺之战
大海寺不仅是佛门净地,也曾是战火的焦点。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穷奢极欲,百姓困苦,民不聊生。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翟让领导瓦岗军于汜水、荥阳一带起义。

至大业十二年(616年),瓦岗军势力日盛。李密向翟让献计:“先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
为平息起义,隋炀帝任命张须陀为荥阳通守,率兵讨伐瓦岗军。战事打响后,翟让正面迎敌,与隋军周旋;李密则率千余精兵潜伏于大海寺北侧林中。两军交锋,翟让故意佯装溃败,引诱张须陀部深入伏击圈。待隋军陷入埋伏,李密伏兵四起,四面包围,鏖战之中,张须陀被斩,荥阳隋军全军溃散。
这场大海寺之战意义深远。对隋朝而言,张须陀的阵亡无异于折损一员能征惯战的重臣,朝廷震动,河南郡县士气顿挫,军心涣散。对瓦岗军而言,此役是前所未有的胜利,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使其威望空前高涨。自此,翟让逐渐让出主导地位,李密开始独立建军,号称“蒲山公营”,在瓦岗势力中正式确立了自己的统帅地位。
河南首次——大海寺石刻出土
1976年,考古人员在大海寺遗址处出土了佛、菩萨、石刻造像42件,其中34件收藏于郑州博物馆,7件由河南博物院收藏,均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是河南省首次成批出土如此高规格的佛教石刻。

道晗造像碑,又称“北魏弥勒造像龛””。1976年荥阳大海寺出土,1997年入藏河南博物院。

道晗造像碑背面
这些石刻造像的年代跨度极大,最早可追溯至北魏孝昌元年(525年),最晚为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其中以唐代中晚期作品最多、艺术水平最高。经整理,藏品包括造像碑1件、坐佛7件、菩萨头像11件、罗汉像2件、佛头像1件、释迦牟尼佛1件、象形座1件等。

十一面六臂观音造像,唐长庆年间雕造,1976年3月河南省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 1997年入藏河南博物院。

十一面六臂观音头像
从造像题名与形象辨识,可见弥勒菩萨、天王菩萨、辩积菩萨、狮子吼菩萨、花严菩萨、光相菩萨、金髻菩萨、观世音菩萨及十一面六臂观音像等,多为唐代中晚期的菩萨像,雕刻精湛、气韵生动。

郑州博物馆十大 “镇馆之宝”之一: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的佚名菩萨石造像

其中,两件有题记的造像尤为珍贵。其一为唐代观世音菩萨造像,题刻署名“三度御陵渤海高国珍”,说明作者高国珍系唐代东北渤海国工匠,曾三次参与皇家陵寝修建。题中“远召良工”之语,意为大海寺慕名从外地延请高人。这印证了大海寺石刻为皇家艺人所作。
写在最后
从北魏至今,大海寺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王朝更迭与文化嬗变。它既是荥阳佛教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原历史长卷中的一页金章。
当我们今日走进这座古寺,不仅是在瞻仰佛像的庄严,更是在倾听历史的回声——那是来自隋唐的战鼓声,是观音渡世的慈悲心,是中原大地生生不息的文化脉动。
作者:魏冉
本文系2025年郑州文旅征文大赛征稿投稿作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主办方立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荥阳这座寺庙藏不住了!一次出土42件国家一级文物,其中还有郑州博物馆“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