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2 00:13

重机枪没有枪架能实战打仗吗?他给出了答案!

机枪是步兵基层连队的支柱火力。机枪一般分为轻机枪和重机枪。最明显的区别是,轻机枪有个两脚架,重机枪有个三脚架。
轻机枪方便移动,一个人直接提起来就能转移发射阵地,适合伴随步兵前进。


重机枪则是相对笨重,行军的时候枪身需要一个人扛,枪架也需要一个人拿着,如果是水冷重机枪,还需要带着水。重机枪比较笨重,适合固定火力点。
而且,重机枪的射击精度,依赖于庞大的三脚架提供的稳固的抓地力。如果没有这个极其稳固的抓地力,重机枪打起来散布很高,很难控住枪。

所以,重机枪要打,都是装在三脚架上打的哦。基本上没有人不用三脚架打。这是军事常识。
不过普遍里面有特殊。还真有人就是那个特殊的人。
我军历史上有个机枪手,就曾经用重机枪,在实战中,不用三脚架,打出了辉煌的战绩,让后来者读之瞠目结舌。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细细说说。
在1947年初,我军陈赓部队发起了汾孝战役,对敌军阎锡山部发起了攻击。
战役初起,陈赓出了奇谋,首先攻占孝义城,然后包围了汾阳城,围而不攻,坐等阎锡山派兵来援。
阎锡山果然中计,派出了25个团的重兵,兵分三路,向汾阳开进,以图解汾阳之围。
我军以逸待劳,设立了多处防御阵地,然后以此为依托,阻击杀伤敌人援军。
待到敌人援军师疲力老,我军随即从战壕跳出,发起了反击。
不过坦白说,阎锡山的部队,打这种野战进攻硬仗,不是太擅长。阎锡山的部队,适合打的仗是依托工事进行防守的仗。
也就是说,这次阎锡山部的大举进攻,很快就转变为我军的追击战。
阎锡山的部队来得快,逃命更快。
我军某部一营的重机枪排的二班,有个重机枪射手,名字叫做郑宜。在此次战斗中,他的重机枪配属步兵一连作战。在追击作战中,重机枪班的同志们要扛着几十斤的重机枪,还有弹药,还有三脚架,伴随步兵们追击,是非常辛苦的。
因为步兵们只需要拿着步枪,带几十发子弹就可以。
但是重机枪班,你算算,光是重机枪枪身就有几十斤,三脚架又是几十斤,还有一箱子子弹又是几十斤。而且这几样都不如步枪好拿。重机枪枪身只能扛着前进。
阎军是且战且退,一路上路过一个村子,就依托村子抵抗一阵。而我军则是一路追,一路打。
当到了一个叫做郑家营的村子时,阎军架设了两挺轻机枪,封锁了村口,向我军交替进行扫射,成功阻挡了我军追击的脚步。
我军追击到此的营长随即命令,重机枪,架枪,压制对面的轻机枪!
然而,出状况了。我军重机枪班,负责扛三脚架的同志,受了伤,掉了队。所以脚架没有跟上,只有重机枪手扛着重机枪枪身到了。
而没有三脚架的稳固作用,重机枪打起连发,枪身会不断地跳,抖,是很难控制的。以前就没听说过有人这么打重机枪,因为这样基本上是浪费子弹。
怎么办?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
如果不能压制住敌人的轻机枪火力,我军战士的伤亡就会增加,步兵就不能发起攻击,进而追击敌人的大部队了。
好一个重机枪手郑宜,他脑筋一转,在附近迅速找了个土坎,把重机枪枪身就直接放在土坎上,然后不顾危险,用双手紧紧固定住机枪的把手,进行发射,压制敌人的轻机枪!
他用双手死死控制住枪身,打出了连发!实际上,此时的重机枪连发的后坐力,是通过他的双手来传递到身体的。这比轻机枪设计的抵肩射击,控枪难度更大!

而郑宜的冒死射击,也成功压制住了敌人的轻机枪。敌人的轻机枪哑火了。趁此机会,我步兵迅速发起攻击,成功攻入村内,敌人丢下几十个尸体,继续逃命了。
随后我军继续发起追击,将敌赵承绶统领的四十四师,七十三师的三个团,包围住了,并且歼灭敌人之一部。
这是我看到的唯一一例,战斗中,重机枪不用枪架照样的出压制轻机枪的战例。英雄的重机枪手郑宜,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先后荣获特等功,大功,中功(当时有这个说法,相当于现在的二等功)多次,在此次的汾孝战役中,他也靠着无脚架发射重机枪的卓越表现,荣获了战斗英雄称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机枪没有枪架能实战打仗吗?他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