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 发表于 2025-10-24 20:43

上海告别“拎马桶”,民生改善不停步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axegupay5k/7ec69a7d8e7943d8adcaa6232eb7a5dd~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1920412&x-signature=5LO41jmi7wpbDxiiBxjni9w8Mt0%3D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67f7e807468d303013ccac2fe1480156~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1920412&x-signature=klD2xdAdhgH9T69BPiGY7DveCMU%3D曾经,上海一个特殊的现象会格外引人注意:与高楼大厦比邻的老弄堂里,还有着少数本地居民早起倒马桶的身影。
继2022年完成成片旧改历史性任务、解决集中成片的“拎马桶”问题后,经过两年攻坚拔点,随着今年6493户“拎马桶”改造任务提前完成,9月底上海“拎马桶”改造任务总体完成。
超大现代城市的“里子”问题,一度困扰着部分本地居民。以1991年启动第一阶段城市住宅建设更新改造为起点算起,上海已经与马桶斗争了三十余年。“马桶工程”“贴扩建”“一平米工程”等诸多具体而微的工程设计,见证着上海“拎马桶”现象的渐渐消失。静安、闵行、黄浦……不同片区、不同街道,数万名居民家庭成功完成入户改造,历史遗留的复杂问题,有了贴合市情的解决办法。
上海面临的情况,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没什么能学习的经验样本。作为国内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城市之一,上海中心城区的住宅设计,存在着早期城市化水平尚不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有限的问题。而从历史周期的角度来说,上海也是最早面临城市设施更新换代的城市化新周期问题的城市之一。“走在前面”的上海,无论从横纵哪个方向对比,都几乎无可借鉴的样本。发掘自己的应对经验,考验着城市本身的治理智慧和意愿。
事实上,在逐步消灭“拎马桶”的具体工作中,往往会面临各种五花八门,甚至难以预想的现实困境。特别是在建筑密度高、居住人口稠密的中心城区,建筑空间通常极为狭小,为了找到最优解,在设计到施工的几乎每个环节,相关部门都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此外,很多老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内部布局往往不尽相同,对上海来说,这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过程。
相较技术难题,做好居民的解释沟通工作,往往复杂程度更甚。一只小小的马桶背后,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考量和诉求,改造工作更可能牵扯到微妙的邻里关系,往往是“牵一发动全身”。显然,这不是用简单化的行政命令或技术手段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为此,街道、居委干部等基层工作人员真诚平等地沟通、不厌其烦地解释,想尽办法斡旋商量,站在居民立场上考虑问题,尽可能打消各种顾虑,最终赢得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真正把民生实事做到了居民的心坎上。
为什么如此之难,上海依然要克服重重困难,把逐步消灭“拎马桶”这件事扎扎实实持续推进下去?城市发展不能简单地只做“可不可办”的技术判断,更要多做“该不该办”的价值判断。马桶很小,但民生这件事很大,消灭“拎马桶”,看似解决的是小部分居民的如厕问题,实则疏通的是民生堵点,不仅关乎生活质量,更关乎民心民意。
在消灭“拎马桶”的过程中,上海探索出了种种方法和路径,虽然形式各异,但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解决百姓的真实痛点,关照百姓的切身感受,把个体的需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所指出的,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上海来说,让每一个民生诉求和关切都得到回应,让每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得到尊重,也是建设人民城市的应有之义。
对于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来说,“拎马桶”改造任务总体完成,只是城市更新升级的一个节点。随着城市发展,还会出现新的民生痛点,需要持续关注、不断破解,但无论如何,上海为民办事的初心不会改变,民生改善的工作不会停步。在投资于人、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的路上,上海也将不断推进新的工作目标,让每一个在这座城市中的人都能感受到更多温度,生活得更有尊严。
原标题:《上观时评 | 上海告别“拎马桶”,民生改善不停步》
栏目主编:简工博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顾杰 林子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告别“拎马桶”,民生改善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