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檀的鲲 发表于 2025-10-25 17:57

一文读懂航空航天发展路径,一文梳理航空航天产业链重点股票

重磅会议结束!事关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并提出远期目标,即到2035年经济、科技、国防、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提到,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等等…
网络上已经有了更加权威的解读,且各大券商研究机构相关的宏观研报也已经陆陆续续出炉,又囿于本人的认知高度和知识体系局限,还有涉及敏感词的原因,就不在这和伙伴们发表个人看法了。我们只从会议上释放出的有关行业、板块发展的方向,逐一进行拆解,在A股市场里寻找我们该吃且能吃到的那条“鱼”即可。
我又看了下之前发布的一些关于产业链梳理的文章,其中新能源、低空经济、核聚变能、集成电路、工业母机、脑机接口、高端仪器等都有过总结。关于航空航天、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写过,但没发,考虑到其中有些是关于医药医学方面的,怕踩了资质红线)、氢能、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没有系统性梳理过。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axegupay5k/5926d73ebece4a318a48198cf6e42c00~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1993300&x-signature=P1yyUuiLXO4RtUTFQIn3hHMDF%2FM%3D
所以接下来的数篇关于产业链梳理的文章也从这开始。本文重点梳理航空航天未来发展路径,及产业链重点股票,相关标的重点参照中证指数中,国新国企航空航天(932419)、全指航空(932088)、航空航天与国防行业(932116)、航空航天(932143)、CS航空航天(H30213)各大指数样本股,以及其他新增加的公开信源资料。
A股商业航天(880548)概念有271家上市公司,卫星导航(880546)概念中有209家上市公司,以及大飞机、国防军工等概念板块均有涉及航空航天方向的个股,总计相加大大小小的与航空航天关联公司近千家,因个人收集数据时间、能力限制,不能穷举,还是希望股友们给予更多补充。以评论方式提出,我将置顶显。深度好文,全文共字,强烈建议先收藏,再择时、分段阅读。
01事关“航空航天”新表述

战略目标:首次提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将航天发展明确为国家战略任务,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产业定位:将"航空航天"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的优先级和资源投入将显著提升,旨在培育成新的经济支柱。
技术路径:突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调自主可控,预计将在火箭回收、高端材料、核心元器件等"卡脖子"环节重点突破。发展模式:明确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形成"国家队+民营企业"的双轮驱动格局,鼓励技术创新与市场化运作。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589490295bb74e62893ecc7705ef95d1~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1993300&x-signature=N1ZaM6r991xKOD5NeY6lp%2BfGisQ%3D
航空航天发展料将"加速度"。领域内将迎来成本革命,其中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是降本的关键,这将是开启大规模太空经济的基础。同时,资本市场开始加速助力,科创板为商业航天企业打开上市大门。据统计,仅2024年该领域融资规模已超过200亿元,多家公司正在启动IPO进程,强大的资本支撑将极大地加速技术迭代和产能扩张。
根据行业报告,我国航空航天产业链生态已进入成长期,并有望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初迎来产业成熟期。这意味着,未来5-10年将是整个行业从"铺摊子"到"强内核"的关键阶段。
"十五五"期间,航空航天产业将形成一个从上游技术、中游制造到下游应用的完整机遇链。其中,
上游技术与材料方面,涉及高端芯片、宇航级半导体、轻量化高强度复合材料等基础领域,是自主可控的基石,也是投资的价值洼地。中游制造与发射方面,卫星制造正走向模块化、自动化、批量化。与此同时,火箭发射能力正朝着可重复、低成本、大运力的方向跃升。这意味着相关制造环节将迎来巨大的产能需求。
下游应用与生态方面,中国"国网"、"G60"等巨型星座计划步入密集建设期,卫星互联网将成为6G和空天信息网络的核心。其应用将延伸至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等众多领域,催生万亿级的新市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b4461fa5906d410eabdd6090dfa2789f~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1993300&x-signature=Kzblm0T1T1og1JbSRXFmIkwbfaA%3D
航空航天的发展并非孤立,它必将深度融入"十五五"的多项顶层设计之中。它与低空经济、6G等一同被列为共同发展的新兴产业,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的信息网络。整个产业遵循 "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的发展方向,AI、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将与航天技术深度融合。总之,"十五五"规划下的航空航天产业,不再仅仅关乎探索未知的远大梦想,更是一项被写进国家蓝图、得到资本加持、并与我们未来数字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体经济。
02产业链简述

上游的材料与核心部件环节是商业航天发展的基础,专注于提供关键材料和零部件,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集中。航空航天材料追求轻量化和耐极端环境。铂力特的金属3D打印技术和楚江新材碳纤维复合材料,分别是实现轻量化和耐高温的关键。卫星核心部件决定了卫星的性能。天银机电的星敏感器是卫星姿态控制的"眼睛",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中游制造、总装与检测环节负责航空器和航天器的制造、总装与测试,其需求直接受卫星组网和飞机交付量拉动。卫星制造与总装是空间基础设施的核心。中国卫星是这一领域的国家队龙头,上海沪工则通过子公司切入商业卫星总装市场。
航空航天制造装备是飞机和卫星生产线的"母机"。航天环宇在此领域技术实力突出,服务于中国商飞等主要飞机制造商。检测服务是保证航天器可靠性的关键一环。思科瑞提供的卫星检测服务,是卫星出厂前的必要流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5da1ae52d4914012837ca47f6bc59ccd~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1993300&x-signature=6zd%2BMja29peSzttMsbm00GRhxfE%3D
下游发射与服务是商业航天价值最终实现的环节,随着发射频次和卫星数量增多,相关公司将持续受益。
火箭发射服务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航天电子提供的火箭测控系统是确保发射成功的关键。超捷股份和高华科技则分别为火箭提供结构件和传感器等关键配套。
航空航天发射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火箭总装,还依赖庞大的配套产业链支持。关键分系统包括火箭的动力系统(发动机、燃料储箱)、电子系统(测控通信、飞行控制)和结构系统(箭体、整流罩)。例如,航天电子提供关键的电子设备,国机精工的轴承是涡轮泵的核心部件。
核心材料与元器件方面,高端材料(如斯瑞新材的耐高温材料)和宇航级芯片(如航天智装的处理器和存储芯片)是确保火箭可靠性和性能的基础,技术壁垒高。新型发射技术方面,像联创光电研发的电磁发射技术,代表了降低发射成本、提升发射效率的未来方向之一。
相关公司:航天电子、国机精工、高华科技、龙溪股份、联创光电、航天智装、斯瑞新材、超捷股份、中天火箭、广合科技、中国卫星、航天环宇、铂力特、楚江新材、天银机电、思科瑞、上海沪工等。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db859bd250d5489baa3c9e5a554601d4~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1993300&x-signature=EFoXL13wzB76tb4%2FSc4WkKZxv9g%3D
03重点上市公司

中国卫星 (600118):背靠航天五院,具备小卫星全链条研制能力,是卫星核心主体,卫星制造与应用龙头。主要应用方向为通信、遥感、导航卫星系统、低空经济。提供小卫星/微小卫星整星;CAST系列平台;地面系统集成等服务。具备"国家队"资源与全链条布局;技术壁垒高等优势。
上海瀚讯 (300762):提供核心配套,专注通信系统,是G60星座通信分系统核心承研单位,主要应用方向为低轨卫星互联网;军用宽带通信。提供卫星通信载荷、相控阵天线、一体化信关站、军用终端等产品或服务。竞争优势在于技术全面,从空间段到用户端、军用技术转化。
宏达电子 (300726):提供基础支撑,电子元器件供应商。是高可靠电子元器件龙头,拥有宇航级生产线。产品主要应用于航天工程、航空、导弹、雷达等武器装备。提供高可靠钽电容器、电源模块等产品。竞争优势在于其资质认证壁垒高、实现平台化扩张
航天智装 (300455):提供核心配套,是航空航天领域关键子系统供应商。背靠航天五院,星载产品谱系丰富。产品主要应用于卫星姿轨控、推进与数据管理分系统、核工业智能装备。提供霍尔电推系统、星载计算机、星敏感器、仿真测试平台等设备或服务。竞争优势在于技术独占性强;产品渗透卫星多核心板块
中天火箭(003009):火箭领域核心主体(航天科技四院唯一上市平台),是小型固体火箭行业龙头。主要应用方向在军用领域,小型制导火箭、靶弹、探空火箭;民用领域,增雨防雹火箭、炭/炭热场材料。提供小型固体火箭整箭及配套装备、炭/炭复合材料等产品与服务。国内唯一覆盖"整箭设计-材料-测控"全链条的企业,增雨防雹火箭市占率第一。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252b4a8a30cd4849832f9d7efc517c65~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1993300&x-signature=VcMxxn8ddqGKat4UD3Mg6TEH%2FcU%3D
国机精工(002046):提供航空航天核心配套(基础零部件/材料供应商)。是特种轴承龙头,国内航天轴承领域市占率超90%。主要应用方向,1. 航天:火箭、卫星配套轴承;2. 航空/军工:航空航天、兵器舰船;3. 能源:风电轴承。提供特种轴承、风电轴承、超硬材料磨具等产品。部分航天轴承型号配套率超90%,同时承担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配套任务。
西测测试(301306):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是商业航天板块活跃企业。提供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环境与可靠性试验、电磁兼容性测试等服务。竞争优势在于资质认证完备,覆盖全产业链检测需求。
振华科技(000733):核心配套(军工电子元器件核心供应商),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舰船等国防领域。提供阻容感、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等产品。竞争优势在于其产品谱系完整,客户关系稳固。
海特高新(002023):运营与维护(航空技术服务商)。是国内领先的航空技术服务商。主要应用于航空维修与再制造、航空培训、技术研发与零部件制造。提供航空机载设备维修、飞行培训等产品或服务。竞争优势在于技术全面和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通易航天(871642):提供核心配套,如军用航空个体防护与新材料等。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航空供氧面罩等产品长期稳定配套国内在役在研军机。应用方向在,在军用航空领域用于飞行员个体防护,在民用航空领域提供民航飞机功能性膜、胶带等配套产品。核心产品或服务为航空供氧面罩、飞机橡胶软油箱、聚氨酯功能膜等。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其拥有军工资质及民航局PMA证书,产品已进入多家航空公司及上海商飞供应商目录,主持或参与修订相关国军标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b96b8895bb534f4e963d50f018322cb2~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1993300&x-signature=JhADVfCYtXbj6502BeKnIRrmLBQ%3D
振华风光(688439):提供卫星核心电子部件等产品。持续在商业卫星领域推进产品验证和加大市场拓展。产品主要应用于商业卫星中星载电子系统等部位。30余款产品已通过商业卫星验证。产品已完成相关试验并通过客户验证,可满足卫星应用环境。
国科军工(688543):提供导弹武器装备系统核心主体部件。已形成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在数个细分领域具备优势。产品应用在导弹系统中的固体发动机动力与控制等方面,无人机助推器等。提供导弹(火箭)固体发动机动力与控制产品、弹药装备及引信与智能控制产品。核心优势在于其掌握新一代长时间工作、低成本发动机等关键技术。
航天科技:是航天装备系统核心主体。
航天长峰(600855):航天防务产业核心主体单位。近年来通过处置低效资产,聚集于航天防务与深度军民融合产业。剥离连续亏损的非核心子公司(航天柏克),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航天防务核心竞争力,正回归航天防务产业与深度军民融合产业主航道。
航天环宇(688523):提供航空航天制造与装备核心配套产品或服务。产品应用上宇航领域提供卫星结构、天线等产品,提供C919、无人机等工艺装备与零部件。重点提供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具备全链条能力:具备设计、制造、装配、测试等综合研制能力。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f64f710a2f5743e69b134e2875854d2a~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1993300&x-signature=sYf4WbW89gryDBPlU%2BU%2FmiJtoF0%3D
04总结

航空航天产业链非常长,有很多隐形的公司需要股友们挖掘。本文中所提得点上市公司,均为近期表现较为强势的,但并不意味着会一直强势。因此,在判断时仍需慎重。此外,我们发现在中证指数下的航空航天相关的指数成分中,多为大市值的权重股,而这些权重表现目前并不理想。
但是,短期的股价表现不理想,并不意味着他们丧失了行业地位。反之,如果依照145规划,航空航天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那么这些权重股恰恰是这个方向的核心资产。换句话说,现在被热炒的航空航天股大多都是小市值,流通盘有限,游资攻击后的结果。如果按照我的理解,这些都是杂毛,不是核心,也只能是来去匆匆。
附上的两张表格,一是对本篇文章提及个股进行总结,二是现在航空航天指数成分股名单,供伙伴们参考。最后,请大家关注、点赞支持,并强烈建议收藏本文,择时、分段阅读。
注,数据信源:中金在线、中证指数网、财联社、环球财智、同花顺财经、东方财富网、格隆汇、证券时报、中国财经信息网,一并承谢!
#航空航天概念#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文读懂航空航天发展路径,一文梳理航空航天产业链重点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