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夸克「吃豆人」计划,瞄向豆包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阿里夸克的“C计划”悄然浮出水面,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布局?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还是意在抢占市场份额?这篇文章将为你揭开夸克“吃豆人”计划的神秘面纱,带你一探究竟。这两天,一则消息被传开
阿里的夸克,有个项目,代号:C计划
秘密推进了好几个月
这个 C 是啥意思,有多种说法
• Chat,对话
• 吃豆人 Pac-Man,那个经典游戏
• 阿里西溪园区 C 区
• Cat,毕竟猫猫最可爱
最被大家接受的,是「吃豆人」
在那个游戏里,黄色小球不停吃掉路径上的豆子
在这里,阿里的想法是用夸克,做聊天,吞掉豆包的份额
火药味很足
手牌夸克,月活 2 亿,做了 9 年浏览器,这两年势头凶猛
现在是阿里的 C 位「AI 旗舰应用」
夸克的负责人是吴嘉,智能信息事业群 CEO,直接向吴泳铭汇报
夸克的这俩,有口皆碑:浏览器和网盘
于是有了一套打法
浏览器 + 网盘 + AI
用户的典型工作流
浏览器里搜资料 → AI 总结提取要点 → 生成 PPT 或文档 → 自动备份到网盘 → 多端同步 → 分享协作
整个过程,在一个 app 中闭环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年轻人的生意夸克的主要用户,是20-25岁的年轻人
据相关数据:
国内 7 成大学生,是夸克的用户
在大学生 & 职场新人的相关业务中,夸克的心智相当牢固
典型场景是「ai 填志愿」,每年服务超 1000 万考生
今年,夸克还找了贾冰代言、雪峰宣讲
每年高考后,都是填志愿的季节
Chat:C 计划的首个落地夸克里内置了很多实用功能,聚焦于学习和工作
夸克中的各种功能
在10月23日,夸克进行了更新:
AI 对话助手,作为 C 计划的首个落地
所谓对话,就是豆包或者 ChatGPT 的那种
豆包 vs ChatGPT vs 夸克 Chat
在 Chat 模式下,也可以对夸克已有的功能,进行调用
进行AI问答
通过左右滑动,你可以在「搜索」与「对话」进行切换
技术夸克,用到了阿里最新闭源模型
而对于之前发的 Qwen3-max,之前有报道过,不再赘述
Qwe3-max,超越 GPT-5 和 Claude Opus 4:云栖大会:阿里发了啥、吴妈讲了啥
题外话:Qwen3-Max 现在实盘交易领先了
国产模型都在赚钱,GPT 拉完了
战场AI 浏览器10月22日,OpenAI 发布了 Atlas 浏览器
实测 Atlas:OpenAI 的浏览器,由 Chrome 骨干开发
把 ChatGPT、Agent、Computer USE 等功能,集成到浏览器里
AI 应用竞争进入了新阶段
从对话工具转向浏览器,算是更底层的流量入口
通过浏览器浏览器,掌握了用户的 信息获取和 任务执行的入口
但在国内,ChatGPT 和 Chrome 访问受限,Google 服务不可用,同步功能残缺
而夸克做了 9 年浏览器,有大模型傍身,未来可能接入淘宝、饿了么等阿里系服务
夸克,充当类似的生态位,不无可能
vs 豆包豆包背靠字节,拥有千万级日活,年龄分布广泛,月均使用时长 80 分钟
豆包,网页、桌面、移动…各种形态
夸克呢?是阿里「云+模型+入口」闭环的关键一环
同样是千万级的日活,更为年轻化,主要是学生党、考研党、职场小白
据统计,夸克有 50% 以上是 25 岁以下年轻用户,00 后用户占比超 50%
通过高考志愿填报、拍照搜题等垂直场景进行渗透
核心理念是「AI 使用工具,人使用 AI」,整合了 AI 搜索、深度思考、AI 写作、AI PPT、拍照搜题、文档总结等能力
人均单日使用时长 33 分钟,活跃率 27%
夸克,也是网页、桌面、移动…各种形态
大致上两种路线:内容 vs 工具
最后吃豆人的规则很简单
不停地吃,不停地跑,谁都没有退路
吴泳铭说过:
AGI 只是起点,超级人工智能 ASI 才是终极目标
战争方兴,继续观察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赛博禅心】,微信公众号:【赛博禅心】,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