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7 15:37

东盟妥协特朗普压力,中国被排除出和平协议,我们应有所回应

2025年7月24日,泰国和柬埔寨的边境突然响起枪声,双方不仅爆发交火,还动用了空袭手段。
这场冲突不只是造成两国军事人员伤亡,连边境附近的无辜平民都被波及,整个东盟地区的安全氛围一下子紧张起来。

谁都没料到,这场持续数十年的边界争端升级,最后会变成美国特朗普政府撬动东盟立场的契机,而东盟,还真就顺着美国提出的条件,做出了妥协。
本来觉得东盟作为地区组织,能自己处置好成员国之间的矛盾,毕竟2025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是马来西亚,泰柬停火最初也被认定是联合斡旋的结果。
可后来发现,马来西亚根本没能力独自摆平这事儿,最后还是中国和美国一起介入,才推着两国在8月4日宣布立即停火。

停火协议刚落地,东盟就计划召开相关会议,这时候特朗普政府突然抛出了参会条件:想让美国出席,必须让柬埔寨和泰国先签和平协议,而且中国不能参与。
这条件里排除中国的意图太明显了,美国就是想借着这件事,把自己在东南亚的主导权攥得更紧,哪怕打交道的只是东盟里的小国家,也能看出它没放弃和中国争夺地缘势力范围的念头。
其实在这之前,中国对周边外交一直很上心,2025年4月9日,中国召开了周边工作会议,会上明确提到周边形势和国际格局是深度联动的,不能单独看待。
会议一结束,中国就展开了高密度的周边外交行动,第一站选的就是东盟,和东盟里几个重要国家的沟通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可谁能想到,这边刚有进展,泰柬边境就打了起来,更棘手的是,面对这场冲突,单凭东盟自己,或者单凭中国,都没办法彻底解决。
如此看来,我们在塑造周边态势这件事上,确实还得下真功夫,不能只靠着经济合作的底子就觉得够了。
周边国家心里其实都清楚,经济发展、产业链布局离不了中国,毕竟中国在区域经济里的分量摆在那儿。
可在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逻辑里,这些国家遇到实际问题时,有时候还真不愿意指望中国,为啥?因为中国一直坚持不向外投射军事力量,遇到冲突只能提供道义上的支援。

道义支援能换个爱好和平的好名声,但在实实在在的利益博弈里,有时候就会显得不够用。
东盟这些国家也精明,经济上不敢得罪中国,怕断了发展的路子,可转头就会想办法把美国势力拉进来,用美国的影响力抵消中国在经济上的优势,这种两边找平衡的做法,其实就是东盟妥协的底层逻辑。
到了10月24日,泰国外交部发言人尼孔德·帕朗昆对外透了底,说泰国和柬埔寨计划在2025年东盟峰会上,正式签署一份双边关系联合声明。

虽然不少媒体都把这份文件叫“和平条约”,但尼孔德特意澄清,它本质就是一份泰柬关系声明,里面写了两国围绕关系降级与正常化达成的四项基本共识,而且得等这四项共识全部满足,才能正式签字。
在这之前,两国国防部长主持的陆地边界划定联合委员会,已经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从边境撤出所有重型武器,降低军事对峙的风险。
一起搞联合排雷,清除边境的安全隐患;联手打击非法呼叫中心这类跨境犯罪;还要解决部分边境段标识不明确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措施看着都是泰柬双方的事,可背后藏着美国的影子。
泰国一直强调,这些共识和声明是两国自主协商的结果,和其他国家没关系。

但实际上,在前期沟通阶段,美国和马来西亚就以调解人、观察员的身份掺了进来,不管是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的会谈,还是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谈判,美国代表都全程在场,说是搭建沟通桥梁,其实就是在背后施加影响。
更关键的是,泰柬已经初步规划好了东盟峰会的签署仪式,预计会请特朗普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到场见证,要知道,当初泰柬两国能在7月实现停火,就是这两个人推动的。
很显然,美国就算没保住过去那种绝对霸权,可在这种地区事务里,对小国家的号召力还没丢,它想跟中国争地缘影响力的心思,一点都没藏。

回头看这整件事,特朗普用参会资格当筹码,逼着东盟在泰柬问题上排除中国,本质上就是美国在东南亚地缘博弈里的一次试探,而东盟的妥协,也暴露了它在中美之间的两难,既不敢得罪经济上依赖的中国,又不敢拒绝能提供安全“支撑”的美国。
这事儿也给中国提了个醒,周边外交不能只盯着经济合作,还得让周边国家觉得,遇到事儿的时候中国是靠得住的。
明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是菲律宾,以美国对菲律宾的影响力,到时候说不定还会有新动作。

毫无疑问,中国要在周边态势塑造上多下实功,不能再只靠道义支撑,得拿出更务实的合作方式,让东盟国家明白,跟中国站在一起,不只是经济上划算,安全上也能有实实在在的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守住周边的稳定,也守住中国在区域里的核心利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盟妥协特朗普压力,中国被排除出和平协议,我们应有所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