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亿改造百年铁路郑洛通道提速有人欢喜有人愁
一列火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喘息着穿过河南的腹地。车轮下,是建于1904年的铁轨。车窗外,一个投资51亿的计划,正准备给这条百年动脉动一场“心脏手术”。百年动脉,老了
陇海铁路,曾是奠定郑州“铁路心脏”地位的核心骨架。
它见证了一座县城,如何一步步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但现在,它老了。
这条清末启动的铁路,部分路段的桥梁、隧道、路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
设备老化,不符合现行规范。养护成本越来越高,安全隐患如影随形。
更致命的是速度。
在郑州到兰州段,它的时速仅有70-120公里。进入山区,速度更低。这样的效率,早已无法满足现代运输的需求。
这条曾经的荣光之路,正在成为发展的瓶颈。
51亿,一场心脏搭桥手术
一份《改建铁路陇海铁路郑州至太要段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文件,摆上了台面。
总投资51.01亿元。
计划工期两年半。
目标明确:对这条老旧线路进行局部“截弯取直”和升级改造。
项目涉及郑州、洛阳、三门峡三市。
其中,穆沟、张茅、五原村、焦村、高柏,5座车站将被封闭。
巩义、偃师、新安县、义马,4座县级客运站将迎来改造。
设计时速,将从参差不齐的低速,统一提升至120-160km/h。
这是一场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改造。
总长33.4公里的4段线路被选中,进行改线。原因各不相同:有的为了避开地质复杂的隧道,有的为了满足电厂专用线的运量需求,还有的,是为了绕开一处名为“北阳平”的古代遗址。
有人欢喜,有人失落
改造,意味着改变,也意味着取舍。
巩义是受益者。穆沟站被取消,但迁建的巩义东站,被新的产业区环绕,发展的想象空间被打开。
偃师站的旅客,将告别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改造前,去往二站台的乘客,需要横穿铁轨。每日上演着与火车抢时间的惊险一幕。
改造后,一座新的跨线天桥将彻底改变这一切。
但并非所有人都等来了好消息。
第二次公示的文件,比第一次多封闭了一座车站穆沟站。
而三门峡,则错过了这次机会。文件明确指出,项目不包含三门峡的取直改线范围,那部分工程已被单独立项,另行处理。
这意味着,在这场全省一盘棋的提速升级中,有些地方,暂时被跳过了。
铁轨之上,是河南的野心
一条铁路的改造,远不止于铁路本身。
它串联起的,是河南对未来的布局。
在河南的版图中,有两条重要的发展轴线:京广城镇发展主轴,和陇海城镇发展主轴。
京广轴线,重在联动主城与南部的航空港区。
而陇海轴线,则指向了西方洛阳。
“共建郑洛主副中心联动先导区”,这个写在规划里的句子,随着铁轨的升级,正变得越发清晰。
过去,郑州与洛阳的联动,并未被放到最优先的位置。
如今,随着这条承载着重工业运输命脉的铁路提速,两个城市的产业协作,找到了新的契机。
这盘大棋的逻辑很清晰:河南必须全力托举郑州。一个强大的郑州,才能让河南在全国的城市竞争中,保有足够的话语权。
而一个强大的郑州,需要一个更高效的西部通道,一个更紧密的盟友洛阳。
[结尾评论]
51亿,砸向一条百年铁路,看似是怀旧,实则是对未来的焦虑与投资。它修补的不仅是老化的路基,更是河南区域发展的关键节点。
这不再是郑州一座城市的单打独斗,而是以郑州为核心,联动洛阳,试图在更广阔的棋盘上,为整个省份的未来落子。
这条铁轨的每一次震动,都与一个省份的雄心息息相关。而进步的履带下,总会留下一些被碾过的痕迹。
如果为了区域整体的提速,需要关闭你家乡的那座小站,你会作何感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