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停摆第31天!美联储降息难定,140亿损失只是开始?
美国政府停摆都31天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现在连美国GDP、就业这些关键经济数据都没法发布了。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联邦政府一“罢工”,不光政策制定者没了决策依据,连金融机构、企业老板都得摸着石头过河,这种“两眼一抹黑”的日子,他们已经熬了快一个月。
国会里的共和党和民主党还在互相甩锅,谁也不让谁。
争议的焦点集中在联邦预算的分配上,医疗补贴、国防开支这些议题谈不拢,谈判一次次破裂。
他们倒是吵得热闹,可数百万民众的食品援助计划都快撑不下去了,这事儿想想就让人着急。
本来想两党能顾全大局,尽快达成共识,后来发现还是太乐观了,短期内这僵局怕是很难打破。
数据一停发,麻烦可就顺着藤摸瓜全来了。
之前7到9月的GDP数据、就业报告、贸易数据还有零售销售数据,全被按下了暂停键。
唯一例外的是,部分停职员工被召回,就为了制作计算社会保障金需要的关键通胀数据。
其他数据呢?要么延迟发布,要么干脆没在收集。
这就好比医生看病没了化验单,你说能对症下药吗?
数据断供:美联储降息没谱,企业不敢招人数据缺失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美联储的降息决策没了准头。
美联储制定政策全看经济健康状况,通胀水平和就业市场都是核心参考。
现在这些数据全断了供,官员们就算想调整利率,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调。
海军联邦信贷联盟的首席经济学家希瑟・朗说得挺实在,现在各行业都在等着看美联储的动作,可没数据支撑,谁也不敢轻易下判断。
企业这边更是慌了神,每年这个时候,多数机构都该敲定2026年度的预算了。
可现在经济数据一团糟,老板们根本没法判断明年经济是回升还是会衰退,更不敢随便招人、加大投资。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马修・马丁也提到,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经让今年的不确定性变高了,再加上政府停摆导致的数据缺失,企业只能选择保守行事,招聘规模整体都在缩减。
高盛最近出了个报告,说要是停摆一直持续到大家预测的11月中旬,那些延迟发布的数据可能得等到12月才能出来。
更让人头疼的是,延迟发布不光会扭曲10月的数据,还可能影响11月数据的准确性。
希瑟・朗甚至担心,要是停摆拖得太久,10月的部分数据可能就彻底丢了,毕竟停摆期间这些数据根本没被收集。
就算之后召回员工,让民众重新描述当时的经济状况,时间一长记忆也会偏差,很可能出现“污染数据”,到时候这些数据也就没了参考价值。
企业不敢招人、不敢投资,最终受影响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政府停摆期间,不少政府雇员没法确定下次发薪日期,自然不敢随便外出就餐、旅游,非必需品消费直接就降了下来。
还有些人原本计划好的旅行,也因为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不得不推迟。
消费一收缩,市场活力跟着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这事儿确实挺让人无奈的。
两党僵着不干活,普通民众遭了殃有人可能会说,没有政府数据,用私营部门的数据替代不行吗?其实还真不行。
分析师们都强调,私营部门的数据根本替代不了被视为“黄金标准”的美国政府数据。
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研究员温迪・埃德尔伯格就提到,现在大家对美国劳动力供给的实际情况都没底,比如到底有多少求职者,2025年初以来的离境人数统计,不同机构给的数据差得老远。
富国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莎拉・豪斯也发现,虽然表面上看美国GDP增长挺强劲,但内里藏着不少紧张迹象。
经济中的每个组成部分、每个群体的发展态势并不均衡,只是这些问题被表面的增长数据掩盖了。
而政府停摆让这些潜在问题更难被发现,也让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迟迟没法出台。
无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已经估算过,这次政府停摆可能造成高达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这个数字看着抽象,但落实到具体行业、具体个人身上,就是实实在在的影响。
制造业企业因为贸易数据缺失,没法预判原材料价格走势,部分订单只能取消或延迟;
小商家因为消费市场收缩,生意越来越难做;
普通民众要么面临收入不确定,要么担心食品援助中断,日子过得提心吊胆。
更别说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它的经济数据断层还会影响到全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发出预警,美国的这种情况让全球贸易预测的误差变大,新兴市场的汇率波动也跟着加剧。
跨国企业原本依赖美国经济数据制定全球布局策略,现在数据缺失,不少跨国投资项目都只能暂时搁置。
两党为了政治诉求吵来吵去,把国家经济和民众利益当筹码,这事儿确实不地道。
政府停摆带来的不光是短期的经济损失,更会侵蚀市场信心,影响长期的经济发展。
数据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长期断供会让整个经济体系陷入无序状态,后续想要恢复正常,付出的代价可能比现在还要大。
现在最关键的还是两党尽快摒弃分歧,恢复政府运作和数据收集发布。
只有重建经济数据的“黄金标准”,才能给政策制定、企业经营和市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让美国经济走出当前的困局。
毕竟,不管是政治博弈还是政策制定,最终的目的都该是保障经济稳定和民众福祉,偏离了这个核心,再激烈的争论也没什么意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