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1 22:25

美国3∶0通过新规!全面封杀中国科技设备,香港也没躲过去


最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搞了个大动作,在10月28日以3∶0的局面,全票通过的方式推出了一项新规定,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中国科技产品。
这项规定不光禁止未来含有特定中国企业零部件的设备进入美国市场,还破天荒地允许官方翻旧账,撤销之前已经批准的设备授权。换句话说,以前卖出去的摄像头、无人机或者路由器,说不定哪天就突然“不合法”了。
香港作为国际枢纽,这次也被卷了进来,连本地电信巨头都成了目标。这事儿表面看是技术监管,背后却牵扯出中美之间越来越复杂的技术竞争。那么,这新规到底有多厉害?它怎么连香港都没放过?



新规的核心内容与直接冲击这项新规可不是小打小闹,它一下子堵住了美国技术封锁中的两个大漏洞。
它规定任何设备,哪怕只用了一丁点“涵盖名单”上企业的零件,比如海康威视的模块,就别想拿到上市授权,联邦通信委员会现在还有权在“必要”时,直接禁用市场上已经在用的设备。这种追溯性权力在美国监管史上很少见,相当于给成千上万已售设备装上了定时炸弹。
以前企业还能换个品牌或者找第三方零件绕开限制,现在这条路彻底断了,从安防摄像头到智能手表,只要沾上名单里那些中国公司的边,就通通可能被盯上。

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在投票后还振振有词,说这是为了堵住网络安全漏洞,防止“外国对手”钻空子。不过,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把技术问题政治化了,到头来可能让美国本土消费者和小企业吃亏,毕竟换设备不是小事,成本和时间都得自己扛。
更绝的是,联邦通信委员会还同步搞了场“清洁购物车行动”,在亚马逊、沃尔玛这些电商平台一口气下架了几百万条中国电子产品的链接。华为手表、大疆无人机,说没就没了。可见,新规的落实速度比很多人预想的还要快。



香港为何被卷入这场技术风波很多人可能没想到,美国这次的技术清洗连香港也没放过。
就在新规投票前两周,联邦通信委员会突然出手,要撤销香港电讯在美国的服务授权,这家公司是香港最大的电信运营商,背后还是知名商业人士李泽楷的产业。美国方面给出的理由是,香港近年政治环境变化,加上和中国大陆的关联,可能威胁到美国电信网络的安全。
香港一直以来靠着“一国两制”的优势,在国际科技和金融圈里左右逢源,可现在,美国一纸命令,等于逼着香港企业在中美之间站队。

香港电讯当然不服,反驳说联邦通信委员会越权了,而且这决定根本没基于具体证据,只会伤害依赖这些服务的美国社区。但抗议归抗议,监管机构显然铁了心要推进。
其实,香港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联邦通信委员会之前还取消了好几家中国背景测试实验室的认证资格,这些实验室本来是帮电子产品做合规检测的。这么一来,中国制造商想进美国市场,就得另找门路,成本高了,流程也更麻烦了。
不难看出,美国正在把技术围堵的网越撒越宽。那么,这种趋势会对全球科技生态带来什么变化呢?



全球产业链与未来趋势的演变这项新规的影响远不止于美国或中国企业,它正在推动全球科技产业链走向分裂。
以前,中国公司在通信、安防、无人机这些领域靠性价比和技术积累占了不少市场份额,现在,美国一禁,市场选择变少了,价格可能上涨,创新速度说不定也会慢下来。比如大疆无人机,全球民用市场七成份额是它的,从好莱坞拍电影到农场搞监测,到处都在用。
万一联邦通信委员会真动用追溯权,这些设备的无线功能说停就停,好多行业都得乱套。

美国国内也不是没有争议,有参议员公开施压,要求进一步封杀中国无人机品牌,理由还是老一套“国家安全”,但问题是,这些指控大多停留在“可能风险”层面,实际证据却没怎么见着,华为、中兴这些公司多次表示愿意接受独立安全审核,可惜美国方面根本不接茬。
从大趋势看,美国对华技术战略越来越系统化,从特朗普时期的实体清单,到拜登团队的出口管制,再到现在的追溯禁令,一套组合拳打得密不透风。
美国两党在这事上空前一致,说明短期内政策不会大变,而中国也采取了反制措施,比如出口管制和网络安全审查。结果呢?全球科技圈慢慢分成中美两大体系,企业得艰难选边站,跨国合作变得更费劲。

不过,挑战里也藏着机遇,压力说不定能倒逼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提速,同时推动全球市场多元化发展。

美国这项新规折射出中美技术竞争进入深水区的现实,从封杀设备到牵连香港,从追溯权力到全球产业链重塑,每一步都在加重技术世界的政治色彩。
不过压力往往催生突破,中国科技企业这些年积累的实力不容小觑,面对外部挑战,它们有机会加速核心技术的研发,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合作空间,全球消费者和企业也会逐渐意识到,单一依赖某个市场或技术路线并不保险,未来或许会涌现更多元、更包容的创新生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3∶0通过新规!全面封杀中国科技设备,香港也没躲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