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2 10:27

中美俄运载火箭推力对比:美国3500吨,俄罗斯3300吨,中国多少

美俄推力巅峰铸,华龙九霄起土星五号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产物,第一级五台F-1发动机齐发力,足足34兆牛顿的劲头,换算成吨位就是3500吨上下,直接把阿波罗飞船轰上月球。哎,你想想,那时候美国工业底子厚,发动机技术牛,烧液氧煤油的组合让它稳稳当当升空13次,成功率高得没话说。
俄罗斯呢,前苏联的N1火箭也野心勃勃,设计推力3300吨左右,第一级30台发动机想一口气干翻土星五,结果技术卡壳,四次试飞全砸锅了。尽管失败,它那推力数据还是让人眼前一亮,45兆牛顿总和,吨位算下来3300吨有余。苏联那会儿资金和技术都砸进去不少,可发动机同步问题解决不了,爆炸声响了好几回。

中国这边起步晚,50年代末才摸着火箭的边儿。最早是仿苏联P-1,1960年东风-1上天,推力才几十吨,勉强算入门。说起来,中国工业基础弱,科研队伍从头学起,但咬牙坚持,60年代中东风导弹系列搞出来,固体液体两手抓。1964年原子弹爆炸后,火箭材料和推进技术齐头并进,长征一号1970年首飞,推力也就百来吨,把东方红卫星送上去,那是中国航天翻身仗的第一枪。
从那以后,长征家族越滚越大,推力一级一级往上爬。长征二号、三号、四号,逐步优化发动机,液氧煤油、偏二甲肼这些燃料用得越来越溜。到长征五号问世,推力破千吨大关,这可不是小步走,是大跨步。话说回来,美俄的巅峰推力是历史遗产,中国没急着跟风拼吨位,而是先把可靠性搞扎实。土星五停产后,美国转战航天飞机,推力没再超它;苏联N1黄了,俄罗斯主力联盟号推力才800吨出头。

其实呢,推力不是唯一指标,得看运载能力、成本和成功率。美国土星五每发几亿美元,俄罗斯N1烧钱无数却颗粒无收,中国长征系列发射上百次,成本控制得住,还支持商业卫星。美俄老将虽猛,但维护起来费劲,中国火箭迭代快,发动机国产化率高,YF系列从100吨级到千吨级,一步步来实诚。
比起来,中国这后起之秀,没继承包袱,发展空间大。土星五的3500吨是神话,N1的3300吨是遗憾,中国推力虽起步低,但追赶劲头足,未来潜力不输谁。


当前主力比拼,中国五号不输阵现在聊当前主力,美俄和中国各有杀手锏,美国SLS火箭推力近4000吨,俄罗斯Angara A5也就2500吨,中国长征五号稳稳1000吨多点。SLS是NASA的宝贝,2022年Artemis一号首飞,四台RS-25发动机加两固体助推,总推力39兆牛顿,吨位4000吨左右,能扛46吨货上低轨。
SLS继承土星五血统,但成本高,每发20多亿美元,发射间隔长,2025年才飞第二次。俄罗斯的Angara系列是新一代,A5版第一级RD-191发动机推力200吨,捆绑后2500吨,运载能力20吨到低轨,2024年飞了四次,稳定是稳定,可推力比N1差远了。联盟2.1b主力推力800吨,LEO运8吨,够用但不重型。

中国长征五号呢,2016年首飞,芯级YF-77推力98吨,四助推YF-100各120吨,总和超1000吨,起飞重量869吨。别看吨位不高,近地轨道运25吨,地球同步转移14吨,够狠。2020年嫦娥五号月壤带回,2021年天问一号登陆火星,2022年神舟十四号上空间站,全靠它扛大旗。长征五号用液氢液氧,绿色无毒,发射从酒泉转文昌,海边起飞风小,成功率99%。
比起SLS的烧钱,长征五每发几千万美元,便宜实惠;比Angara的模块化,它一体化设计,适应性强。俄罗斯Angara想取代质子号,但产量低,2025年计划飞10次都悬;美国SLS预算超支,国会老吵架。中国呢,2024年长征五飞六次,2025年目标八次,节奏稳。

推力对比,美国SLS领跑4000吨,俄罗斯落后,主力联盟800吨,Angara补位但不主流。中国1000吨听起来中规中矩,可实际用起来,效率高。长征五B版去掉上层,LEO运25吨,SLS才46吨但贵三倍。俄罗斯推力虽有历史3300吨N1,但现役拉胯,中国五号已超联盟一头。
说白了,推力大不等于好使,得看全套性能。中国火箭可靠性全球前茅,故障率低,国际客户抢着用。美俄虽吨位猛,但更新慢,中国迭代快,2025年长征五升级版推力微升,运力更优。比拼中,中国不掉队,靠的是实干,吨位差距在缩小,应用场景已并驾齐驱。

其实推力背后是工业链条,美国发动机进口依赖少,俄罗斯燃料技术老道,中国材料自给率95%。SLS固体助推猛但污染重,长征五绿色推进,符合国际趋势。俄罗斯Angara模块好组,但测试多炸,中国五号首飞就稳。
当前比拼,中国五号虽吨位第三,但性价比第一,深空任务实打实完成,美俄还在规划。中国这路子聪明,不拼一时吨位,拼长远实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美俄运载火箭推力对比:美国3500吨,俄罗斯3300吨,中国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