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3 12:36

实锤!美机密报告曝以色列数百起人权违规,加沙近7万人死亡


10月31日,一份来自美国国务院监察长办公室的机密报告被媒体曝光,内容直指以色列军方在加沙地带犯下数百起可能违反美国人权法的行为。
这份报告不仅揭示了冲突中人命伤亡的惊人数字,加沙地带已有近7万名巴勒斯坦人在两年军事行动中丧生,还牵扯出美国对以色列援助审查中的“特殊待遇”问题。



人权违规的规模与具体案例根据这份机密报告,以色列军方在加沙地带的行动中,被记录在案的“可能违反人权法”的行为高达数百起。这些行为涵盖的范围很广,从法外处决到针对平民的袭击,都属于美国《莱希法案》明令禁止的范畴。
简单来说,《莱希法案》就像美国对外援助的“守门员”,规定如果某个外国军事单位有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美国就不能再给它提供援助。但问题是,以色列的这些行为似乎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报告中提到了几个引人注目的具体事件。比如在2024年4月,7名世界中央厨房的工作人员在加沙遭遇袭击身亡,这个组织以提供人道援助闻名,事件一出就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同年2月,加沙城附近的一处援助卡车旁,超过100名平民丧生,另有760人受伤,场面惨烈。这些事件都不是孤例,而是以色列在加沙长期军事行动中的缩影。

数据显示,自巴以冲突升级以来,加沙的死亡人数已逼近7万,这其中不少是妇女、儿童和普通平民。
这些违规行为之所以被列入报告,是因为它们触犯了国际人权法的基本准则,比如保护平民和避免过度使用武力。然而尽管证据确凿,美国官方在公开场合却一直含糊其辞,连是否使用了美制武器在这些事件中都没有明确确认。

这种态度让人不由得怀疑了,人权标准是不是在利益面前打了折扣?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以色列的行动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道灾难,还暴露了国际监督机制的脆弱性。
那么,美国作为以色列的主要支持者,又是如何审查这些行为的呢?



美国援助审查的双重标准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审查,听起来本该是一道严格的“防火墙”,但报告显示,这套机制实际上充满了偏袒和漏洞。
这里就不得不提《莱希法案》,它是以民主党前参议员帕特里克·莱希命名的,1997年生效,核心思想很简单:如果外国军队干了法外处决、酷刑这种坏事,美国就得停止援助。可到了以色列这儿,规则就变了味。

报告里提到,美国专门为以色列设立了一个叫“以色列莱希审查论坛”的机构,这套流程和其他国家比起来,简直像开了“绿色通道”。举个例子,对其他国家的援助审查,只要有一名官员提出反对,援助就可能被暂停。
但对以色列,却需要整个工作组达成共识才能行动。更夸张的是,这个工作组里还包括了美国驻耶路撒冷大使馆和近东事务局的代表,这些人往往倾向于为以色列说话。审查过程中,美国还会先咨询以色列政府的意见,导致流程拖得特别长,效率低下到让人无语。

前国务院官员乔希·保罗就直言,这种机制性漏洞让问责成了空谈。他说,尽管证据一堆,美国至今没停止过对任何以色列部队的援助。
这种双重标准不仅让人权法案形同虚设,还反映出美国外交政策中的深层次问题:美以特殊关系似乎凌驾于原则之上。以色列每年从美国拿到至少38亿美元的援助,近年来甚至飙升到数百亿美元,是全球接受美国援助最多的国家。

这种情况下,审查机制更像是一场“表演”,而不是真正的监督。
分析起来,这种偏袒不光削弱了美国的道德立场,还可能助长冲突的延续。两党在这个问题上出奇地一致,不管是拜登政府还是特朗普政府,都对以色列采取不干预态度。特朗普在位时还解雇过不少监察官员,进一步弱化了监督力量。



加沙地带的持续冲突与人道危机加沙地带的冲突远未结束,尽管技术上存在停火协议,但现实中的暴力仍在持续。报告中的数据触目惊心,近7万巴勒斯坦人在冲突中丧生,这个数字不仅代表了生命的逝去,还折射出长期军事行动带来的深重人道危机。
这种持续冲突不仅导致伤亡数字攀升,还加剧了加沙的基础设施崩溃、医疗资源短缺和民生困顿。许多平民在逃亡中失去家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从更广的视角看,加沙的危机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巴以长期矛盾和美国政策影响的直接体现。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以安全为名,但过度武力使用反而激化了仇恨,形成恶性循环。
而美国作为调停者和援助者,如果无法做到一视同仁,就可能让冲突陷入僵局。
报告曝光后,美国国内对援以政策的争论可能会升温,但鉴于美以关系的根深蒂固,想改变现状恐怕难上加难。



希望这份报告能成为一个转折点,推动更多人去追问,在人权和生命面前,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标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锤!美机密报告曝以色列数百起人权违规,加沙近7万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