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会骂自己以前学股票是瞎折腾 2025年最被低估的极简炒股入门法
前言:别再把“学股票”搞成“啃天书”了前几天刷到条评论给我整笑了:“现在学股票跟考CPA似的,打开教程就是K线组合、MACD背离、估值模型,看半小时直接给我干失眠了,合着我是来当分析师还是来赚钱的?”
巧了,我今天就要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普通人自学股票,真的不用那么复杂——甚至可以简单到让你拍大腿骂“早知道这么玩我早发财了”。
不是我吹,我见过太多刚入场的朋友,抱着《证券投资学》啃了仨月,连“北向资金”和“南向资金”都没分清;也见过有人把“均线金叉”背得滚瓜烂熟,一买就套,套了就骂“技术分析都是骗人的”。
问题出在哪?你把“炒股的知识”和“炒股的逻辑”搞混了。 知识是K线、指标、财报术语,逻辑是“怎么用最少的信息,做最稳的决策”。而今天我要讲的,就是一套“跳过90%无用知识,直接抓核心逻辑”的极简自学法——亲测带3个纯新手用这方法,半年内都没亏过(注意:是“没亏”,不是“暴富”,但对新手来说,不亏就是赢)。
一、先破个局:你学股票的“起点”就错了
很多人学股票的第一步是“找教程”,打开某站搜“股票入门”,第一个视频就是“从K线到缠论,带你精通技术分析”——这就好比你刚拿驾照,教练直接让你开F1赛车,不撞墙才怪。
普通人学股票的正确起点,不是“学怎么赚”,而是“学怎么不亏”。
我给新手的第一个要求是:先花3天时间,把“股票市场的基本规则”背到脱口而出——注意,是“规则”,不是“技巧”。
比如:
股票的“涨跌停限制”是多少?(A股主板10%,科创板20%,北交所30%)
“T+1交易”是什么意思?(今天买的,明天才能卖)
“ST股”为什么不能碰?(连续亏损的公司,有退市风险)
什么是“成交量”?(当天成交的股票数量,是判断“涨跌真假”的核心)
这些东西看起来像“常识”,但我敢说80%的新手入市前都没搞清楚——去年有个粉丝跟我说“买了个股票,上午涨了15%,下午想卖发现卖不了”,一问才知道他买的是科创板,当天涨20%触发临停,而且他忘了T+1规则。
记住:规则是“安全垫”,连游戏规则都不懂,你不是来炒股的,是来给市场送钱的。
二、极简自学法的核心:只抓“2个指标+1个逻辑”
跳过那些花里胡哨的技术分析,新手只需要盯紧这2个指标,再吃透1个逻辑,就能超过70%的散户。
(1)第一个指标:“均线”——不用懂“金叉死叉”,看“方向”就行
很多人把均线搞成了“玄学”,一会看5日均线,一会看20日均线,还得算“乖离率”——没必要。
你只需要打开股票软件,调出“20日均线”(也叫“月线”,代表近一个月的平均成本),然后记住一句话:
“股价在20日均线上方,就多看;股价在20日均线下方,就少碰。”
为什么?因为20日均线代表了“市场近期的共识成本”——如果股价在均线上方,说明最近一个月买的人都赚钱了,资金愿意继续推高;如果在下方,说明最近一个月买的人都亏了,抛压会很大。
我给新手的实操建议是:找那些“股价站在20日均线上,且均线是向上走的”股票,先把范围缩小到这里面——这一步就能帮你过滤掉80%的垃圾股。
(2)第二个指标:“成交量”——不用算“换手率”,看“对比”就行
成交量的核心逻辑是:“涨跌要有量,没量都是耍流氓”。
举个例子:一只股票涨了5%,但成交量比前一天少了一半——这叫“缩量上涨”,说明买的人不多,涨是“虚的”,很可能明天就跌回去;
如果一只股票涨了5%,成交量是前一天的2倍——这叫“放量上涨”,说明有大资金在买,涨是“实的”,后续大概率能继续涨。
反过来,“放量下跌”要赶紧跑(大资金在砸盘),“缩量下跌”可以等等(抛压快没了)。
新手不用记复杂的成交量公式,只需要对比“今天的成交量和昨天/上周的平均成交量”——放量就重视,缩量就谨慎。
(3)一个逻辑:“只买你能看懂的公司”
很多人买股票跟开盲盒似的,看名字好听就买(比如“某某科技”“某某新能”),看别人推荐就买——这是亏大钱的根源。
我给新手的铁律是:你买的公司,必须是你能说清楚“它是干嘛的,靠什么赚钱”的。
比如:你每天喝奶茶,知道“蜜雪冰城”是卖奶茶的,靠加盟费和原材料赚钱——那你可以关注它的股票;
你用苹果手机,知道“苹果公司”是卖手机和软件的,靠硬件利润和App Store分成赚钱——那你可以研究它的股票;
但如果有人让你买“某某量子科技”,你连“量子科技是干嘛的”都不知道,别碰,碰了就是送钱。
记住:你赚的钱,永远是你“认知范围内”的钱——超出认知的利润,都是市场暂时借给你的,早晚要还回去。
三、新手最容易踩的3个坑:避开这几点,你已经赢了一半
我见过的新手亏损,90%都踩了这3个坑——今天把它们扒出来,你看完直接避开。
(1)坑1:“满仓干”——永远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有个粉丝跟我说,他把攒了3年的10万块全买了一只股票,结果亏了40%,现在饭都吃不下——这就是“满仓”的代价。
新手的仓位管理,就记住一句话:“一只股票最多买你本金的20%”。
比如你有10万,最多拿2万买一只股票,剩下的8万可以买3-4只不同行业的股票(比如消费、医疗、新能源各买一只)。
为什么?因为“分散”是对抗风险的唯一办法——就算一只股票亏了20%,对你整体本金的影响也只有4%,不至于伤筋动骨。
(2)坑2:“追涨杀跌”——别当“情绪的奴隶”
打开股票软件,看到“某某股票涨了10%”,赶紧冲进去;看到“某某股票跌了5%”,赶紧割肉——这是90%散户的通病。
我给新手的“反人性操作”是:
看到一只股票连续涨了3天,别买,等它跌回20日均线再看;
看到一只股票连续跌了3天,别卖,先看它有没有跌破20日均线(没跌破就拿着,跌破了再卖)。
市场的情绪是“涨的时候看涨,跌的时候看跌”,但赚钱的人,都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新手做不到“贪婪”,但至少能做到“不跟着情绪走”。
(3)坑3:“天天盯盘”——炒股不是“上班”
有个朋友跟我说,他上班的时候每隔5分钟看一次股票,老板找他谈话都心不在焉,结果一个月下来,股票没赚多少钱,工作还差点丢了——这就是“过度盯盘”的危害。
新手的盯盘频率:每天收盘后看10分钟就行。
看什么?看你买的股票“有没有跌破20日均线”“成交量有没有异常”——至于盘中的涨跌,就当它是“心电图”,不用管。
为什么?因为短期的涨跌都是“噪音”——一只股票今天涨3%,明天跌2%,都是正常波动,但如果你天天盯,就会被这些噪音影响,做出“追涨杀跌”的错误决策。
结语:学股票的终极目标,是“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方法也太简单了吧,真的能赚钱吗?”
我得说实话:这方法不能让你“一夜暴富”,但能让你“稳扎稳打”——对新手来说,“稳”比“赚”更重要。
我认识一个老股民,用类似的方法炒股10年,每年收益率大概15%-20%,不算特别高,但他从最初的10万,现在已经滚到了100多万——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而那些天天追热点、听消息的人,要么亏得一塌糊涂,要么赚了又亏回去,始终在“回本”的路上挣扎。
最后送新手一句话:炒股不是“比谁懂的多”,而是“比谁犯的错少”。 把今天讲的“2个指标+1个逻辑+3个避坑点”吃透,你已经超过了大多数散户——剩下的,就是用时间换收益。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极简炒股入门实操清单,把今天讲的内容浓缩成可直接用的步骤?
https://p26-sign.toutiaoimg.com/tos-cn-i-axegupay5k/d90097ba0ff8441690a8693792d9db1f~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64032708&x-signature=b0RYWVH%2BvSvQ0lLTgv2UnldWNbs%3D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