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对赌400亿失败,甩卖3家万达广场仍填窟窿,限高只是第一步
近日,“王健林被限高”登上热搜。这位曾以“小目标”闻名的地产大佬,如今连自家万达文华酒店行政酒廊都进不去。
一切要从2021年万达商管A股上市失败说起,对赌协议压下400亿回购担子,尽管已甩卖万达电影、酒店及3家万达广场,窟窿仍未填满,限高不过是债务危机的第一道显痕。
从“小目标”到限高令,老王的“面子”,撑不住53亿的“里子”昨天早上刷热搜,我盯着“王健林被限高”这六个字看了半天。
不是假的吧?那个当年在哈佛演讲说“万达要做百年企业”,喊着“先定个小目标赚一个亿”,把上海迪士尼逼得十年不敢盈利的老王,居然连自家万达文华酒店的行政酒廊都进不去了?
更扎心的是网友扒的细节:不能坐头等舱、不能住五星酒店,连自家开的商场都不让进。
有人开玩笑“那买私人飞机啊?”可懂行的朋友一句话戳破:“限高令连私人飞机都管,民航局会拉黑机号,想飞都报不了计划。”
比起“不能坐头等舱”这种“丢面子”的事,藏在背后的53亿债务才是真要命。
企查查上的账单写得明明白白:北京金融法院刚判他要还4.63亿,加上之前冻结的股权、被执行的标的,总共超53亿。
这53亿是啥概念?相当于万达商管去年一年赚的钱,七成都得填这个窟窿。
相当于他个人手里的股票,三分之一市值没了;就算把广州白云、成都锦华、武汉经开三家万达广场按账面价卖了,还得倒贴钱。
这一切,得从2021年那份“赌上身家”的对赌协议说起。
四层杠杆抽干万达:对赌失败不是意外,是高杠杆的必然结局当年万达商管从港股退市,一门心思要冲A股,找了380亿Pre-IPO融资,跟投资人签了“死命令”:2023年10月前必须上市,不然就得还400多亿的回购款加利息。
老王当时肯定想着,A股上市能拿到更多钱,把债务滚过去,可命运偏要打他的脸:A股没开门,港股不让进,中东土豪的支票也没按时到。
对赌失败的消息一传出来,老王开始“卖卖卖”:万达电影卖给腾讯,万达酒店卖给富力,连当年视若珍宝的77家文旅城,都438亿打包给了融创。
很多人以为“卖了这些就够了”,可400亿的窟窿像无底洞,根本填不上。
直到今年,危机彻底爆发:3月大连万达商管48亿股权被冻结,5月老王被列为被执行人要还7.33亿,7月某央企基金直接申请强制回购,直到9月,限高令锤落,这只是开始。
其实老王的债务早玩成了“俄罗斯套娃”:
最底下是万达广场的重资产,抵押给银行换了经营性物业贷;
上一层把广场租金打包成CMBS,换了更多钱;
再上一层搞珠海万达商管,用“轻资产运营”的故事拉来380亿投资;
最顶层是老王自己连带担保,把个人信用全押进去了。
现在好了,每层都在“抽他的血”:
银行看万达租金下滑、LPR降息,要提前收贷款;
CMBS因为出租率跌破80%,评级被下调到B+,得加速还钱;
战投因为对赌失败,逼着要回购;
老王自己呢?限高、失信、股权冻结,三连击。
四层杠杆同时发力,就是再大的商业帝国,也得塌。
结语老王的限高令,不是个人的“倒霉”,是给所有地产商敲的丧钟。
当年那些靠“借钱-盖房-再借钱”滚雪球的房企,现在都尝到苦果了,高杠杆不是本事,是把双刃剑,行情好的时候能赚翻,行情差的时候能捅死自己。
有人说老王“壮志未酬”,可其实他早就“止损”了:甩卖文旅、酒店、电影,已经把风险卸了一部分。
真正惨的是那些还在赌“明天会更好”的人,欠的钱不会因为你想赖就消失,时代也不会因为你曾经辉煌就手下留情。
接下来的日子,地产圈的“老王们”还得熬:要么把债务还清,要么等着被债务拖垮。
而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只能看着曾经的“首富”变成“限高户”,明白一个道理:所有的“财富神话”,都是时代的红利;所有的“高杠杆传奇”,最终都会回到原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