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8 09:46

我是北京人,去了趟河南开封,不得不说,开封比网上评价的还要好

北京的城墙是供着的,德胜门箭楼立在车流里,砖缝里都透着“只能远观”的威严;开封的城墙是“漏着气”的,像位不设防的老人,随便找个豁口就能凑过去,摸一摸几百年的砖。
pic/w2gamr40gsy.jpg
头天下午没按攻略走,顺着鼓楼往西边的城墙晃。没走几步就蹲下来——马面石上的凹坑深得能卡进我的指节,指尖摸过去,糙得磨手。守墙的老师傅搬着小马扎坐在树荫下,见我盯着砖缝看,主动搭话:“这是北宋的御道印子,那会儿马车天天走,就刻下这沟沟坎坎。”我问他砖上的碎瓷片是咋回事,老人笑:“以前修墙时,老百姓把家里碎碗碎瓷往里填,说是‘跟城墙一块儿过日子’。”
pic/5q45wicxzn0.jpg
我顺着城墙根慢慢走,没了同行人的催促,倒能留意到不少细碎的景:墙缝里钻着的狗尾草,我找了块干净的砖坐下,看街面上的人慢悠悠走——穿校服的学生背着书包晃,卖糖糕的师傅推着小车喊,调子拖得老长。风从城墙豁口吹过来,带着远处包公湖的水汽,忽然就懂了:北京的城墙是“历史”,开封的城墙是“日子”,一个人坐着,连时光都走得慢。
pic/gbrzp4enhhz.jpg
清明上河园:来之前总觉得“实景演出”是噱头,直到清晨的清明上河园开了门——穿宋式圆领袍的门吏举着“开封府”木牌,声音裹着晨雾:“客官,里边请嘞!”我攥着相机站在门口,忽然忘了自己是北京来的游客,倒像个误闯画里的赶路人。
pic/d23ap035gyk.jpg
没跟着人流去抢“王员外招婿”的热闹,我顺着汴河往虹桥走。乌篷船慢悠悠漂过来,船娘穿青布衫,唱着河南小调,调子软乎乎的,混着水声往耳朵里钻。我靠在桥栏上拍,镜头里的船、岸边的柳、远处挑着货郎担的“宋人”,连阳光都像是从北宋漏过来的——不是北京景区里“复刻”的精致,是带着烟火气的“活”。
pic/4ijocujpeji.jpg
相国寺:我进山门时,正赶上僧人做早课。木鱼声“笃笃”地敲,僧人的吟唱从大雄宝殿里飘出来,不高,却能钻到人骨头缝里。我没像在雍和宫那样跟着人流走,就站在殿外的银杏树下,闭着眼听——风晃着树叶,木鱼声混着树叶的沙沙声,连呼吸都慢了。
pic/rb4jgnklout.jpg
转到千手观音殿,整尊银杏木佛像立在殿中央,三丈高的身子上,每只手的姿势都不一样:有的托着宝珠,有的捏着莲花,指尖的纹路细得能数清。阳光从殿顶的藻井漏下来,照在佛像的衣褶上,木头上的年轮泛着暖光。我凑过去看,见佛龛下有位穿蓝布衫的老人在写毛笔字,宣纸铺在石桌上,写的是“南无阿弥陀佛”。
pic/v5fqr3gtb3t.jpg
大宋御河:我没赶傍晚的游船,特意等天全黑了才去。买了张单程票,找了个船尾的位置坐下。船桨划开水面,“哗啦”一声,惊起了岸边的蜻蜓。两岸的亭台亮了灯,暖黄的光映在水里,跟着船走,像一串流动的星。
pic/qdn3rpdyrbs.jpg
船行到虹桥下时,岸边忽然响起了豫剧。女老生的嗓子亮得像劈开的竹片,“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一出口,船上的人都跟着轻哼。我靠在船舷上,风从河面吹过来,带着潮气,吹得头发飘起来。转头看岸边,有位老太太搬着小马扎坐在树下,跟着唱,手里摇着蒲扇,影子落在墙上,像幅剪影画。
pic/y5haqy0nfwu.jpg
没人催我拍照,也不用跟人搭话,我就这么坐着,看灯影在水里晃,听戏调子飘过来,连船桨的声音都变得软乎乎的。下船时,夜风吹得人发暖,我沿着河岸慢慢走,见岸边的灯笼串成了线,顺着河延伸,远处的城墙在夜色里露个黑轮廓——原来一个人的夜,也能这么热闹又安静。
pic/uutnoraw05o.jpg
书店街:书店街是我逛得最久的地方。青石板路被踩得发亮,路边的老书店还开着,玻璃柜里摆着线装的古籍,墨香混着纸香往鼻子里钻。我推开一家没挂招牌的店,店主是个二十来岁的姑娘,正用毛笔在书签上写字。“要个刻着铁塔的?”她抬头笑,我点头,看着她慢慢写,笔尖在纸上晕开,不慌不忙。“我爷爷以前就在这卖书,现在我添了些文创,都是照着宋画、宋瓷做的,不敢瞎改。”
pic/ha3zokpop2e.jpg
往里走,撞见家卖宋瓷复刻品的店,老板是个老爷子,见我一个人看,递来个小瓶:“这是仿北宋的汝瓷,你看这釉色,得烧三遍才成。”我捧着小瓶摸,釉面润得像玉,老爷子说:“北京的古玩城多是‘做旧’,咱这是‘复原’,新的里得有旧的魂。”
pic/3rzvfl51hrk.jpg
临走前一天,我在七盛角的老茶馆坐了一下午。茶馆是旧的,八仙桌的桌面磨出了包浆,壶是粗陶的,泡的是本地的菊花茶。邻桌是位老先生,正用收音机听豫剧,见我一个人,递来块糖糕:“尝尝,本地的,甜不腻。”我咬了一口,糖汁流出来,混着茶的清香——原来一个人的旅途,也能接住陌生人的暖。
pic/nc4vxtevco5.jpg
离开封那天,高铁缓缓开出站台,我趴在窗户上看,城墙像条睡着了的龙,慢慢往后退。翻相机里的照片,没有刻意摆拍的打卡照,全是细碎的景:城墙根的狗尾草、戏台前的夕阳、御河的灯影、书店街的书签。
pic/sra1zlql5al.jpg
以前总觉得旅行要有人陪才热闹,可在开封才懂:有些城,适合一个人逛。它没有北京的威严,不用你仰着头看;它像位温和的故人,等着你慢慢走、慢慢看,把日子过成你自己的。
pic/jifqlh5gl4f.jpg
网上说开封“适合慢游”,可只有一个人来过才懂——那不是慢,是软,是旧砖里的潮气,是御河的灯影,是陌生人递来的糖糕,是一个人逛过时,心里慢慢涨起来的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是北京人,去了趟河南开封,不得不说,开封比网上评价的还要好